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兩會專題 > 正文

2019年全國兩會關于脫貧提案,兩會脫貧相關政策

更新:2023-09-14 21:35:10 高考升學網

4個擬摘帽貧困縣(市)通過省級驗收,239個村退出貧困序列,30311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全州貧困發生率下降4個百分點,走在了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前列。2017年,我州堅持“六個精準”,下足“繡花”功夫,“春季攻勢”“夏季戰役”“百日攻堅”“冬季沖刺”一仗接著一仗打,脫貧攻堅再戰再勝。

新建改造農房4773戶,易地扶貧搬遷802戶2956人;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20個,創建“四好村”734個;浙江對口支援、交通運輸部定點扶貧、省內對口幫扶扎實有效,到位資金5.9億元,實施項目239個……一項項務實舉措落地見效,一筆筆扶貧資金源源不斷地注入,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腰包鼓了,村寨美了,群眾樂了,脫貧攻堅的成果如格桑花開遍阿壩高原。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18兩會教育改革 2018兩會房產稅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2018兩會房價趨勢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2018兩會教師工資

【兩會現場】

為基層群眾發聲

“要高度重視深度貧困地區的生態扶貧工作,認真探索生態扶貧發展新路徑。”

“進一步擴大幫扶范圍,將關注范圍擴大到亞貧困戶,實現困難家庭救助全覆蓋。”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以貧困為榮的現象,貧困戶的界定難,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引導,精準識別。”

……

在州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委員們就脫貧攻堅工作展開深入討論,各抒己見,為基層發聲,為困難群眾代言。

脫貧攻堅重在精準,精準發力,精準施策,精準幫扶。

來自汶川縣綿?鎮的謝志香委員建議,加強脫貧攻堅工作的統籌,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實現脫貧攻堅均衡推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三邊”地區、“五類”重點人群的幫扶力度,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大對失地農民的專題調研,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增加公益性崗位數量,健全失地農民社保機制,幫助其早日脫貧奔康。

謝志香委員來自基層,她的發言是群眾心聲的直接體現。她把基層群眾對脫貧攻堅的新期待、新愿景帶到了兩會上,她也將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脫貧攻堅的新政策、新精神帶回農村。

村集體經濟是脫貧攻堅的一項“硬指標”,也是群眾增收的渠道之一。羅先群委員建議,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通過產業推動、公司帶動、合作社撬動、融資驅動的不斷深化,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

扶貧先扶志。激發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是精準扶貧的終極目標。陳里然丹委員和索郎澤仁委員建議,注重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幫助貧困群眾從思想上、精神上樹立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克服“等靠要”思想。

來自黑水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的齊興祿委員圍繞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提交了提案。他說,要堅持突出特色、產業融合、規模經營、長短結合、貧困戶參與五大原則,圍繞農業特色產業這一主線,農業產業項目、新型經營主體、科技培訓服務齊發力,助推精準扶貧再結碩果。

【場外連線】

鏡頭一:木日窩村展新顏

平坦寬敞的通組水泥路從田地間穿過,通至家家戶戶門口;道路兩旁是規模化的青脆李和紅富士蘋果種植基地,修枝后的果樹整齊劃一;干凈整潔的村落,獨具特色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群眾聚在一起聊兩會、話幸福,感恩如今的美好生活……在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傾力幫扶下,黑水縣麻窩鄉木日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舊貌變新顏,農牧民群眾喜笑顏開,這個高半山村寨實現了美麗蛻變。

木日窩村是2017年省定脫貧村,在各級幫扶力量的支持下,今年以來共投入1000余萬元資金,用于改善村基礎設施和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該村脫貧攻堅工作已通過省級驗收。“今天的脫貧成果也是村里老百姓自身努力的結果。他們堅持對更多的就業渠道、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并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該村“第一書記”趙治霖告訴記者。

今年,該村集體經濟50箱中蜂共搖蜜260斤,收入10400元;第一批獺兔出欄500余只,收入2.5萬元;果樹基地林下種植300畝生態蔬菜喜獲豐收,合作社和全村群眾初嘗產業發展甜頭。木日窩村在脫貧攻堅路上堅持“集體經濟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促農增收”的發展思路,鼓足了群眾腰包。

種養殖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支撐,木日窩村農民夜校就是該村的技術陣地。該村每月2期的農民夜校課程開展得有聲有色,在為群眾教授種養殖技術的同時,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傳達到基層,宣傳惠農和扶貧政策,倡導文明新風等,把農民夜校辦成了服務群眾的“大講堂”。

扶貧扶志。今年,木日窩村通過開展“五好家庭”“雙文明戶”評選活動,有效激發了全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村民們你追我趕,不等不靠,通過在家搞養殖、外出務工就業、高山挖藥材等方式,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今年,全村17戶貧困戶戶均出欄育肥藏香豬6頭,僅藏香豬一項,戶均收入達8000元以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今后將有更多惠農政策、資金、項目源源不斷地支持農村發展,農牧民生活將越來越好。我們有信心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把木日窩村打造成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新藏寨。”趙治霖信心滿滿地說。

鏡頭二:聯戶牧場穩增收

“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單位為我們找到了新的脫貧產業。現在,村民們的收入大大增加,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壤塘縣石里鄉中大石溝村貧困戶登單迫對精準扶貧政策稱贊有加。

中大石溝村地處高半山,平均海拔3000米,耕地少,種養殖不成規模。以前,當地群眾靠養殖牛羊、種植青稞馬鈴薯等為生,增收渠道窄,屬重點扶貧村。摘掉貧困的“帽子”是全村村民多年的愿望。

“怎么扶貧、如何扶貧?扶貧重在精準,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壤塘縣扶貧移民局負責人說。壤塘縣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中,堅持一村一策原則,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探索出了貧困村脫貧產業項目評審機制。由政府牽頭,農業、財政、發改、科技、國土、旅游等13個部門抽調專家組成工作小組,對全縣范圍內的脫貧產業進行評估分析,把診問脈,防止“拍腦袋”盲目決定產業項目。

針對中大石溝村的實際情況,工作小組挨家挨戶走訪調查,了解村民意愿。通過多次協商、多方考察,幫扶單位和村“兩委”商量決定從中大石溝村傳統畜牧業入手,利用群眾自身優勢實現“造血式”脫貧。

“中大石溝村有3萬畝天然草場資源,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加上村民有放牧經驗,發展養殖業是最好的出路。”經過討論,該村采用“產業資金入股養殖大戶,固定利潤返還”的模式養殖牦牛,發展聯戶集體經濟牧場。

為了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實用性,評審工作小組對該村牦牛養殖項目進行了“會審”。綜合測算,全村今年投入74.4萬元,年終按10%的利潤給養殖戶返利分紅,預計貧困戶戶均增收1761元。經過數據、市場等多方面綜合評估分析,該村的集體經濟牦牛項目通過評審。

目前,該項目已經順利實施,聯戶牧場牦牛養殖取得實效,農牧民群眾增收在望。中大石溝村發展集體經濟促農增收的成功探索是壤塘縣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該縣緊盯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摘帽目標,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記者感言】

擺脫精神“貧困”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是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扶貧要做到精準,而脫貧最根本的是要擺脫精神上的“貧困”。“等、靠、要”思想是精神的蛀蟲,是脫貧攻堅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貧困不是榮譽,而是激勵群眾致富的動力。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我要脫貧”的觀念,是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

近年來,我州注重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以“輸血”扶貧促進“造血”脫貧,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樹立了眾多不等不靠,通過自身努力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新生活的典型事例,為全州貧困群眾樹立了榜樣。

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脫貧目標,激發了群眾追求幸福的熱情,凝聚起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合力。今年脫貧摘帽的4個縣(市),無論是在高半山,還是在偏遠牧場,脫貧的勵志故事不勝枚舉,看得見的脫貧“紅利”激勵了239個貧困村、30311名貧困人口的昂揚斗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響徹阿壩高原。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全國兩會關于高考提

時間:2024-04-15 03:0:26

全國兩會提案熱點養

時間:2024-04-15 03:0:53

全國兩會十大熱點提

時間:2023-09-18 20:0:01

全國兩會關于民生問

時間:2023-09-21 15:0:18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久久福利网站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 日韩免费码中文在线观看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