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學校介紹
-
2004
-
公辦
-
理工
-
省政府
-
專科
-
山東
-
0個
-
0個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2004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由原濟南紡織工業學校、濟南市建筑工程學校、濟南市財經學校、濟南市公用事業學校、濟南交通技師學院五所國家和省級重點中專合并組建,已走過近60年的辦學歷程。
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做有靈魂的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定位,“山東示范、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職學院”的發展定位,面向“濟南都市圏、山東半島城市群、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服務定位,勵志耕耘,砥礪精進,不斷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學院是山東省首批特色名校、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榮獲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示范基地、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校園等百余項國家級、省級稱號,在山東省辦學質量考核中連續四年評定為A級。
學院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2.7億元。下設土木工程學院、工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程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軌道交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12個二級學院。面向全國8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
黨建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146574”黨建工作體系,打造五大特色黨建陣地,加強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創新架構“四課堂、五聯動、多平臺、四協同”大思政教育體系,全力推進“三全育人”。學院是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示范基地、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示范單位、山東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設項目、山東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校、山東省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獲國家級獎項3項,華北賽區一等獎3項、省一等獎4項,做法經驗被幾十所高校借鑒學習。
聚焦產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緊密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及濟南市重點產業,著力打造智能建造、工業互聯網、數字商貿、建筑工程管理、智慧財經、數字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智能汽車、軌道交通、服裝等10個專業群,開設44個招生專業,其中2個“3+2”本科專業。現有國家級骨干專業3個、央財支持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6個、省級品牌專業群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級生產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45個,牽頭開發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9本、編寫國家職業標準9項、山東省專業教學指導方案5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省級成果獎20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
內培外引,師資隊伍建設量質雙優。學院現有教職工700余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的占75%,高級職稱教師占50.7%,雙師型教師占80%。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人;省級教學團隊9個、名師工作室3個;山東省教學名師4人、青年技能名師4人,濟南市拔尖人才2人、領軍人才3人;參與行指委、專指委項目23項。建有以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為主的兼職教師庫,常年特聘100余位行業企業專家為學院顧問、產業教授。
同頻共振,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學院與十余家行業協會、二百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與華為、京東、天元等知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與SAP公司、浪潮集團、中建公司等大型企業校企共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19個,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183個。牽頭成立了全國工業互聯網職業教育集團、黃河流域智能建造產教聯盟,是國家5G綜合應用示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立項建設單位、全國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筑類檢測中心)、全國首批教師實踐流動站試點單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校、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全域聯動,創新創業教育全國典型。學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完善治理架構,構建了深度融合的專創培養體系,形成了內融外協、全程幫扶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打造了創意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的全生態系統園區“齊魯創谷”。榮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70余項。中央電視臺《紀錄東方》、中國教育電視臺分別報道我院雙創教育事跡,學院是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山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山東省眾創空間、山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濟南市創業孵化基地、泉城眾創空間、濟南市就業創業實踐教育示范基地、濟南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
對標接軌,國際合作辦學成效顯著。學院發揮重點建設專業優勢,構建了多國別、多專業、多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體系。開辦中澳、中德4個合作辦學項目,在泰國建設海外分校--海右國際學院,入選“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2018-2020年)。與馬來西亞6所高校開展“專升碩”聯合培養,與國(境)外30余所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0多個國家的300余名短期留學生來校研修學習。在蒙古國中國有色金屬公司敖包礦區、泰國山東總商會、馬來西亞岱銀紡織分別建立了“海外人才培養校區(基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學院連續三年蟬聯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獲評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經世國際學院”。
面向區域,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學院現有國家傳統技藝傳承示范基地1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3個、省級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1個,建有國家級及省市級建筑、交通、機電等崗位培訓點,積極承擔全國建筑門窗安裝項目經理、二級建造師、出租車從業資格培訓、駕駛員培訓、社區教育等各類教育培訓,同時承擔山東省春季高考服裝專業技能考試、1+X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師資培訓、陶瓷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等任務。濟南市職成教研究所、濟南市就業指導中心掛靠我校。同時,學院積極服務區域鄉村振興,是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濟南市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
德能并重,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突出,232名同學入選“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名單。近三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水平、工作態度、政治素養滿意度均在95%以上。畢業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點贏得社會高度認可,很多畢業生被中鐵十四局、中建八局、山東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浪潮、中國重汽集團、青島海爾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錄用。學院獲評山東最具行業影響力高職院校、山東最具網民口碑的高職院校、山東家長最喜愛的十大學院。
“十四五”期間,學院將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成為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典范”、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地方應用技術積累與轉化的“中心”、引領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