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 - 學校介紹
-
1999
-
民辦
-
理工
-
省教育廳
-
本科
-
浙江
-
0個
-
0個
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于1999年經浙江省和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設立,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為獨立學院,2015年列入應用型本科試點建設高校,2020年遷建至義烏辦學,是一所特色鮮明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學院坐落在世界小商品之都、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義烏,地處義烏雙江湖科教園,目前在校本科生規模近6300人,是義烏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學院自然環境優美,校園建筑風格獨特,目前投入使用的校園一期367畝,建筑面積19.4萬平方米,2024年啟動校園二期154畝建設,是一所生態化、數字化、園林化的現代化校園。
學院秉承“知物明理、知行合一”的校訓,堅持“計量立校、質量興校”的辦學理念,孕育了“弘德敬業、求精求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博學慎思、勤學篤行”的良好學風。二十五載辛苦耕耘,學院辦學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廣受社會認可。
學院目前設有機電工程學院、計測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管理學院、人文與法學學院、基礎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數智質量產業學院、體育軍事部9個二級科研教學單位。擁有工、管、法、文、經、理六大學科門類23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1個浙江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1個浙江省重點建設學科——機械電子工程,5個省級一流專業——機械電子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工程、市場營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省新興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2個浙江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門教育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浙江省精品課程,16門浙江省一流課程,4門省級思政示范課程。
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愛生重教、專職專任為主、外聘兼職為輔的師資隊伍。目前學院教師364名,其中專任教師208名,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比95%以上,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占比30%。擁有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法學家1人、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選1人、浙江省151第三層次人選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浙江省“5246”人才工程高層次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5246”人才工程青年優秀人才4人。
學生培養成果顯著。在“挑戰杯”、數學建模、航模、電子設計、電子商務等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一等獎8項,國家二等獎29項,國家三等獎40項,省特等獎1項,省一等獎31項,省二等獎133項,省三等獎305項,其他優秀獎及參賽獎23項,省級以上獎項共計570項。近三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兩個滿意度”均處于浙江省獨立學院前列,在浙江省教育評估院首次開展的2012屆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質量調查中,在浙江省22所獨立院校中排名第一;2017屆畢業生職業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查結果位居全省獨立學院第三;2018屆畢業生職業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查結果位居全省獨立學院第二。畢業生考研和出國深造人數繼續保持上升態勢,在浙江省獨立學院名列前茅;學院應屆畢業生創業率保持在1.5%以上,畢業生創業領域廣、創業形態靈活;學院畢業生畢業一年后的創業率保持在5%左右,連續多年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10名。
學院全面深化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的政產學研合作。2023年科研經費到賬1756.915萬元,2022年科研經費到賬1241.680萬元。近三年,主持或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余項,發表高水平收錄論文9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98項,主持或參與修訂標準18項,50萬元以上橫向項目有15項。獲批省級科技創新平臺3個,市級科技創新平臺8個。
學院堅持“產教融合、校地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協同育人理念,深入實施“融城計劃”,以校地企黨建共同體建設為引領,重點打造7個科研創新團隊,全面對接義烏13個鎮街,不斷推進校地融合向縱深發展。2023年,“融城計劃”實施以來,與義烏市委組織部、佛堂鎮黨委、蘇溪鎮黨委、雙江湖開發集團黨委等15家地方和國企黨組織建立了黨建共同體。與吉利動力、愛旭集團、陸港集團等50余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就近建立20余家大學生實習實踐實訓基地,涵蓋光電、服飾、電商、機電、汽配、生物醫藥等多個產業。堅持“老本行”辦學特色,成立數智質量產業學院,開展化妝品行業特色班辦學。為屬地輸送了大批應用型人才,2023年畢業生留金率14.97%,留義率9.77%,較往年翻了幾番。
目前,學院以義烏地方經濟社會優勢為依托,深化校地融合,以“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國內知名、有國際影響力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發展愿景,以校區建設和應用型高校試點建設為重點,以培養知物明理、專業功底扎實、具備協同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努力實現學院的特色化發展。(數據更新于2024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