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文理學院 - 學校介紹
-
1958
-
公辦
-
綜合
-
省政府
-
本科
-
陜西
-
80個
-
0個
寶雞文理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是陜西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創建于1958年,時名寶雞大學(本科);1975年在此基礎上成立陜西師范大學寶雞分校(本科);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定名為寶雞師范學院;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寶雞文理學院。
在66年的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寶文理人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奮勇開拓,寶文理精神薪火相傳、教澤流芳,學校事業康莊發展、闊步向前。2008年學校榮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稱號;2013年學校獲批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7年學校被陜西省列入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計劃;2017年10月陜西省教育廳、寶雞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推進學校更名大學協議書;2018年學校獲批為陜西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3年學校獲批為陜西省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工程學學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榮登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榜單。
學校堅持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辦學類型定位;堅持發展特色鮮明的教師教育和應用型工科,文、理、工、管等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學科發展定位;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學生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堅持立足寶雞、服務陜西、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面向定位。
學校現有高新校區、石鼓校區、蟠龍校區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800多畝;圖書館各類圖書累積量300余萬冊。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1000余名,其中研究生近1500名。有專任教師1200余名,有高級職稱人員580余名、博士340余名。同時,聘請了120余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學校兼職教授或特聘教授。有70余名教師分別獲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陜西省“特支計劃”區域發展人才、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優秀教師等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
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64個本科專業,其中30個專業獲批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學士學位專業,4個專業獲批陜西省“地方優師專項”定向培養資格。現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專業被確定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有3個省級名牌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專業通過師范類專業認證中學教育二級認證。有29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特色線上課程。有1個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有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陜西省中華經典誦寫講基地、1個陜西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1個陜西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體產教融合基地”首批合作院校和“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建設院校。
學校現有中國語言文學、化學、地理學、數學、哲學、物理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9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機械、旅游管理、美術與書法、戲劇與影視、體育、翻譯、電子信息、資源與環境、會計1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61個二級學科(領域)。有1個省級一流學科、6個省級重點學科。有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社科普及基地、1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個省級科普研究中心、1個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眾創空間。“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11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908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勵84項。尤其是近三年來,辦學水平和實力顯著提升,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科研獲獎和高層次科研成果數量取得了較大增長。《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周秦文化與青銅器”欄目入選中宣部首批“哲學社會科學期刊重點專欄”建設名單。
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不動搖,依托寶雞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挖掘區域文化優勢,汲取周秦文化精華,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訓和將周秦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育人全過程的鮮明特色。學校秉承歷史傳統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不斷強化教師教育和應用型工科兩個基本辦學特色,有力地促進了寶雞市、陜西省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為社會培養了近17萬名高素質人才。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擁有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資格。學校先后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創佳評差”最佳單位、“文明校園”、“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并被寶雞市委、市政府授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杰出貢獻單位”。
“十四五”時期,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和學位點建設為抓手,以提升辦學質量和建設高水平大學為目標,深入實施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戰略,扎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奮力譜寫新時代學校發展新篇章,努力向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邁進。
(2024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