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師范學院 - 學校介紹
-
1958
-
公辦
-
師范
-
省政府
-
本科
-
吉林
-
0個
-
0個
通化師范學院是吉林省東南部唯一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坐落于長白山腳下、鴨綠江畔、中朝邊境的通化市。通化師范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遼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根據事業發展需要,1958年改為通化師范專科學校,1978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通化師范學院。
學校始終秉承“崇德廣業、與時偕行”的校訓,堅持“師范性、應用型、地方性、開放型”的總體定位,堅持“舉師范旗,走應用路,創特色牌,奔高水平”發展之路,堅守“質樸的教育”理念,傳承“以靖宇精神建校育人”的辦學特色,堅持黨建筑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亮校、文化榮校的辦學方略,凸顯“一魂一師一山一城一族一史”的辦學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201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被國家語委評為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全國非遺教育特色院校、吉林省文明單位、吉林省模范集體、吉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吉林省轉型發展示范高校、吉林省人才培養改革示范高校、吉林省“最美生態校園”、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高校、吉林省高校就業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吉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集體和學術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學校占地面積4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105.9萬元,館藏圖書總量200余萬冊。設有20個二級學院和1個教學部,6個校級科研院所。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2110人,專科生1077人,繼續教育在籍學生25766人。現有教職員工967人,其中專任教師771人;教職員工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35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70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技能名師2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人,吉林省教學名師4人,吉林省教學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人選19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8人。經吉林省人才分類認定,B類人才1人,C類人才1人,D類人才19人,E類人才12人。聘用校外高級專家作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師300余人;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8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4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4個,累計獲得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23項。生物學教師團隊榮獲吉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映山紅”支教教師團隊榮獲“吉林好人?最美教師暨黃大年式好老師”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48個本科專業,其中教師教育專業19個,非教師教育專業29個,涵蓋文學、理學、法學、工學、醫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歷史學9個學科門類;生物科學、歷史學、漢語言文學和學前教育專業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生物科學、歷史學、學前教育),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4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歷史學、物理學),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5個,省級品牌專業3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民俗學、植物學、專門史、生物學、中國史、教育學),省優勢特色學科2個(中國史、中藥學),省級新興交叉學科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門,省級一流課程14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0門,省級高等學校校企合作開發課程1門;有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項目3項,省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引領項目3項,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4項;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項目1個,省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建設項目1個,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專業1個,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2個,省級教師發展示范中心1個,省級“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2個。醫藥健康產業學院入選吉林省首批省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
學校突出長白山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研究,擁有省重點實驗室、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省社科重點領域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省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31個。近三年,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科技部、全國教科規劃、國家出版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1項;獲得國家級科研獎勵2項,省部級科研獎勵39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37項;被政府采納咨詢報告15項;出版學術著作76部; 發表高水平論文345篇。以科研國際化為引領,開展國外引智項目4項。
學校高度重視開放辦學,已與國(境)外60余所院校及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項目。學校累計派出學生近300人次赴國(境)外院校及機構參加“2+2”、短期交流、交換生、赴國外社會實踐等本科生交流項目;累計派出教師近200人次赴國(境)外院校訪問交流、訪學研修及學歷提升;累計招收來自英國、俄羅斯、泰國、韓國、蒙古等1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100余名,其中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生40余人。學校先后與英國格林多大學合作舉辦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與韓國嶺南大學合作舉辦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與韓國清州大學合作舉辦生物科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于2018年、2022年、2023年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累計招收學生近1500名,目前有在校生900余名。
學校主動服務吉林振興發展,全面助力通化經濟騰飛,積極推進應用型大學建設,深化轉型發展,構建“教師教育、醫藥健康、藝術與傳媒、管理與服務”四大專業集群,不斷深化校地、校企、校校、校友合作,與通化市、集安市、輝南縣、柳河縣、通化縣等地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成立吉林省首家鄉村振興學院,與通化市人民政府共建“醫藥健康產業學院”“葡萄酒產業學院”“冰雪產業學院”“人參學院”“文旅產業學院”“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與行業企業共建“萬通商學院”“九商銀行會計學院”。學校出臺《進一步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一辦七團隊”,全面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服務與研究。與通化市人民政府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專項協議,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與集安市人民政府開展鄉村振興結對幫扶,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學校被推選為全省高校鄉村振興現代產業學院協作體牽頭單位,打造的集安下活龍村鄉里農創園,被吉林省鄉村振興局授予全省首家“鄉村振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通過實施“映山紅支教計劃”,實現師范生春秋兩季滾動實習,構建頂崗、支教與實習一體化模式,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2022年“映山紅”支教教師團隊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評為第七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通化師范學院“映山紅”師德師風教育基地獲批吉林省師德師風教育基地。
展望“十四五”,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吉林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1234567”戰略基點,以“舉旗鑄魂、黨建領航”工程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建成吉林省一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和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為目標,打造立足吉林服務全國的高品質紅色育人基地、吉林省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長白山區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研究的高水平創新基地,深化“四個合作”,堅持“五個方略”,凸顯“六個優勢”,建設“七個一”黨建引領、紅色育人模式,全面實施“十大專項工程”,將學校辦成一所特色更鮮明、辦學更開放、師生更向往、行業更認同、社會更需要的省內一流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打造吉林省應用型大學的師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