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高考升學網 > 院校庫 > 西北工業大學 更新時間  2024-05-20 14:38:07

西北工業大學陜西

本科 雙一流 985 211 理工

進入官方網站>> 招生電話:029-88460206

西北工業大學 - 學校介紹
  • 1938

  • 公辦

  • 理工

  • 工信部

  • 本科

  • 陜西

  • 55個

  • 34個

學校簡介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發起高校。建校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公誠勇毅”校訓,弘揚“三實一新”(基礎扎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開拓創新)校風,確定了“五個以”(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以學者為要、以學術為魂、以責任為重)的辦學理念。在扎根西部、獻身國防的建設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育領軍人才,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鑄國之重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擔時代大任,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書寫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多個“第一”,為武器裝備研制、國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安全可控和西部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是連續兩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重大貢獻獎”的唯一高校。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等榮譽稱號和表彰獎勵。今天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上續寫新的輝煌。 學校辦學資源富集,學科特色鮮明。現有學生37000余名,教職工4100余人,占地面積310余萬平方米,設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等25個學院和1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擁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環境學/生態學和農業科學11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3個學科進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械、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人文社科學科群和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育人成效顯著。堅持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大力弘揚以“低調務實、兼收并蓄、厚積薄發、為國鑄劍”為特質的“總師育人文化”,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追求卓越、引領未來的領軍人才。歷史上,鑄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飛行力學、航空發動機、水中兵器、火箭發動機、無人系統等7個學科的全國第一位工學博士由我校培養。據不完全統計,在我校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輸送的33萬多名校友中,有50余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和67位將軍、63位兩院院士。在航空領域,以楊偉、唐長紅等為代表的約半數以上的重大型號總師、副總師為我校校友。中國航空工業成立70周年紀念表彰的5位“航空報國功勛獎”獲得者中4位為我校校友,10位“航空報國杰出獎”獲得者中6位為我校校友。從2005年至今的15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獲獎者中,有28位在我校學習、工作過。在航天領域,從早年“航天三少帥”中的張慶偉和雷凡培,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等,一大批杰出校友擔任大型央企及所屬企事業單位黨政領導干部及副總師以上職務,相繼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航海領域同樣有大批的杰出校友活躍在船舶工業、水中兵器行業的重要管理崗位與核心技術崗位上,英才輩出,不勝枚舉。大批西工大學子成為行業精英、國之棟梁,在人才培養領域形成了獨有的“西工大現象”,被社會譽為“總師搖籃”。 學校堅持內培外引,師資力量雄厚。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建設適應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健全有利于人才發展和創新的評價體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實施“翱翔人才計劃”,構建特色化階梯式人才培育體系,持續提升青年教師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能力。實施“翱翔團隊計劃”,通過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精準支持,促進團隊“培育大人才、構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設立人才特區,聘請全球優秀學者,開展前沿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千方百計幫助教師成功,打造優質基礎教育,提升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學校匯聚了一支由360余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骨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包括全時兩院院士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69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85余人,以及一大批行業領域專家、型號總師等國家級專家。現有國家級創新團隊33個。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8人次。 學校加強教育研究,教學成果豐碩。在代表全國教育教學最高榮譽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學校屢獲佳績,2014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8項(其中作為牽頭單位獲獎7項),二等獎22項(其中作為牽頭單位獲獎19項)。建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入選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試點牽頭建設單位。學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獲得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智能制造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國家大學科技園2020年獲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2021年獲評“全國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2023年獲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國內外競賽中屢創佳績,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賽中累計獲得26金20銀,“翱翔系列微小衛星”斬獲第二屆全國總冠軍。2023年,學校以8項金獎位居“高教主賽道”全國高校第一名,以17項金獎的獲金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名。在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多項賽事中,學校獲獎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學校強化科研創新,科技貢獻突出。充分發揮三航特色優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歷史上,全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第一臺航空機載計算機、第一型航空吊放聲吶、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等均誕生在我校。現牽頭建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學校深度參與了大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專項的科研攻關,是“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作出貢獻單位”的兩所高校之一。近年來,學校不斷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翼身融合大型客機縮比試驗機順利完成首飛試驗,“飛天一號”火箭沖壓組合動力試驗成功,“澳門科學一號”衛星B星成功發射并投入使用,仿蝠鲼等新型水下無人系統研制成功,為鑄大國重器再立新功。學校強化基礎研究、促進學科交叉,在《Nature》《Science》《Cell》等頂級期刊持續發表原創性成果。學校開我國無人機研制之先河,實現我國第一個無人機系統、技術、生產線全方位出口,擁有我國唯一的無人飛行器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有我國高校唯一的無人機專業化飛行試驗測試基地,全面推進無人機科研與產業發展。國慶60周年、建軍90周年閱兵中,整個無人機方隊由我校自主研制生產,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國慶70周年閱兵中,我校無人機再次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十三五”以來,學校獲國家三大獎20項,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加快成果轉化,服務社會能力增強。在鼓勵專注教書育人、潛心研究學問的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政產學研融合發展。學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瞄準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發展機遇,深度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發起成立了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協同推進“翱翔小鎮”“西安碑林環大學硬科技創新街區”建設;瞄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區域戰略,與地方政府開展深度合作,推進北京、寧波、深圳、重慶等異地創新機構的建設。學校以“三項改革”牽引科技成果轉化,獲批首批“未來產業科技園”“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依托優勢學科創新成果培育的鉑力特、鑫垚股份、華秦科技、愛生集團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增材制造、陶瓷基復合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成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源頭,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西工大模式”。 學校深化全球拓展,國際聲譽穩步提升。學校先后與300余所海外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親密合作關系,世界大學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達到69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進入全球TOP151-200。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在中哈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學校與“阿里·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簽署共建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協議,并納入外交成果清單;2023年10月,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圖市啟用,標志著中國第一所高水平大學在“一帶一路”首倡之地正式開始辦學。2014年,學校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簽署最重要合作伙伴協議納入中比兩國元首見簽。學校不斷加大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引進,2016年,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正式獲批,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021年,學校獲批與德國品牌應用科學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合作辦學項目。2023年,學校與莫斯科航空學院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學校擁有15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平臺,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180余位海外國際大師被聘任為我校榮譽學銜,其中13位外國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人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羅伯特?嘎什教授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全球僅40位)。學校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國際合作聯盟、“一帶一路”智能物聯網國際合作聯盟和中澳工科大學聯盟等多邊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學校積極拓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合作成立航天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與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合作成立“一帶一路”工程教育培訓中心,與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建立學生實習實踐機制。 奮楫揚帆啟新程,賡續前行譜新篇。學校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扎根中國大地,心懷“國之大者”,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扎實的工作,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數據截至2024年2月29日)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