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高考升學網 > 院校庫 > 寧夏大學 更新時間  2024-05-20 14:40:00

寧夏大學寧夏

本科 雙一流 211 綜合

進入官方網站>> 招生電話:0951-2061897

寧夏大學 - 學校介紹
  • 1958

  • 公辦

  • 綜合

  • 自治區政府

  • 本科

  • 寧夏

  • 50個

  • 45個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寧夏大學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原寧夏工學院、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合并;2002年2月,與寧夏農學院合并,組建了新的寧夏大學;2014年4月,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成立,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嶄新一頁。 學校坐落在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塞上歷史文化名城銀川市,占地面積2935.54畝,教學實驗農場2050.18畝,校舍建筑面積91.25萬平方米。在校教職工2700人。面向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784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530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39人,少數民族預科生990人,國際留學生129人。校園樓宇林立、花木繁茂、環境幽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弘揚“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艱苦創業,負重拼搏,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特別是近年來,學校搶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雙一流”建設、“部區合建”等歷史性機遇,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著力提高辦學質量,不斷促進內涵發展,現已成為一所理、工、農、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寧夏大學第七次黨代會確定了“到2025年,把寧夏大學建成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明確了“以‘三全育人’為核心的立德樹人育人主線”和“以‘雙一流’建設為核心的‘部區合建’發展主線”兩條工作主線,制定了七項重點任務,奮力開啟西部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學校現有“化學工程與技術”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和“民族學”2個部區合建優勢特色學科群,“草業科學”1個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學科,16個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師資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24個,自治區引進創新團隊3個,自治區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團隊5個。5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3人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3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1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14人入選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4人入選自治區“塞上英才”工程,3人入選自治區“塞上名師”,3人入選自治區“塞上文化名家”人,3人入選自治區“塞上農業專家”,1人獲自治區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15人入選自治區“海外引才百人計劃”,15人入選自治區“國內引才312計劃”,1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三層次,16人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23人入選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工程,8人入選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培養工程,38人入選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74人入選自治區“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26人入選自治區“青年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人才”托舉工程。 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確定了“加強基礎、強化實踐、發展特長、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人格培養方案)、完善兩個體系(“四位一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打造五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建設平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加以實施。力求通過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并使其中30%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現有本科專業84個,其中2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試點專業8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4個專業通過國家認證。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國家級"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體育科普基地1個,國家級語言文字推廣基地1個,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程一體化共同建設牽頭高校,獲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3個。 學校科研工作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深化高校科技評價改革,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盤活創新要素,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有組織的創新、有組織的轉化、有組織的服務。“十三五”以來,學校先后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2266余項,科研經費總量達到15.01億元;獲各類科研獎勵成果53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51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8項)、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354篇,教育部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項,寧夏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2項,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19項。學校積極對接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以創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為途徑,以服務社會體制機制創新為驅動,先后與自治區5個市、12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貧指導員、專家服務團、“三區”科技人才和崗位科學家,建立了“草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依托重大科技項目,相繼推廣應用了一批技術、裝備,2020年以來,131項技術成果順利轉化,成果轉化數量持續增長,轉化收益1856萬元。學校現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1個。獲批建設了國家大學科技園。 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立足區域特色和優勢學科,學校先后與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實質性合作伙伴關系,與阿聯酋迪拜大學合作建立海合會國家首座孔子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等5所高校建立對口合建“5+N”校際合作關系,與寧夏五市及區縣/企業建立“5+N”校地、校企政產學研用合作關系,深度融入主流“學術圈”,深度融入寧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批準的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政府來華留學生獎學金生接收院校,是寧夏地區唯一的HSK(漢語水平考試)考點。自1992年招收留學生以來,先后有40多個國家40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 面向未來,寧夏大學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搶抓“雙一流”建設和“部區合建”新契機,堅持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為把寧夏大學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時間2023年9月)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本道二区免费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天天看片在线精品 | 三级网站在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