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學院只有1個校區,位于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1124號,該校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地方性本科師范院校。
內江師范學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所在地內江市位于“天府之國”——四川省的東南部,居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成渝經濟區中心,坐落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沱江之濱,是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結合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素有“大千故里、書畫之鄉”的美譽。
學校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經教育部批準創辦的四川省初中師資訓練班,后更名為內江師范專科學校、內江專科學校,1962年停辦后,部分師資分流組建內江地區教師進修學校,與地區教育行政干部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辦學。1978年內江師范專科學校恢復重建,1992年更名為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內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內江教育學院(含創立于1905年,1998年并入的內江藝體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內江師范學院。
舉辦高等教育61年來,特別是2000年升本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社會為己任,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逐步發展成為師范教育和非師范教育并存、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
學校現設文學院、范長江新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體育學院、張大千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開設58個本科專業,其中師范專業17個,應用型非師范專業41個,涵蓋文學、理學、工學、農學、法學、教育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占地1005畝,現有校舍35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資料173.2萬冊,長期訂閱的中外文期刊1379種,電子資源數據庫23個。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招生,2011年開始與四川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0余人,有在校碩士研究生44人,留學生近100人。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以“做”、“教、學、做”統一的育人模式。大力推進本科教學工程建設,不斷培育教育教學成果。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7個,省級教改項目13項,四川省專業(群)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項目1項,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范專業2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擁有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1門,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3個。
學校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牢固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理念,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重,第一二三課堂有機結合,不斷深化“以發展為中心,教學做統一”的特色育人模式,深入推進“三分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育人質量不斷提升。近五年來,內師學子在國家級、省部級賽事中有1100余人次獲獎,其中,在數學建模、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國際設計美術大獎賽等賽事中榮獲國際特等獎1項、一等獎13項、二等獎15項,全國一等獎11項;在“挑戰杯”“創青春”大學生競賽中獲得國家三等獎2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15項;在第八屆大學生藝術節、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12項,二等獎8項。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獲得社會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和社會一致好評。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發展好”受到用人單位青睞。10余萬名畢業生活躍在各行各業,以扎實的理論基礎、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工作業績,為地方基礎教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母校贏得了榮譽。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已建成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專任教師936人,正、副高級職稱448人,碩、博士646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1名,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名、后備人選4名,省教學名師1名;內江市首批“三百計劃”創新人才1人,創新人才團隊1個;聘請了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專家學者300余人擔任兼職教授。教師們崇尚真理、一絲不茍,敬業奉獻、甘為人梯,形成了科學嚴謹、誨人不倦的教風,鑄就了良好的師者風范。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