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天使來到人間,當我們沉浸在喜悅中時,也帶來了很多煩惱。因為寶寶抵抗力比較差,容易生病,特別是新生兒剛出生到3歲前這期間。更讓爸爸媽媽們擔心的是,現在各種流行病高發和容易傳染,動不動各種搶救和監護措施齊上陣,除了身累心累外,治療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于家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這個時期最需要新生兒醫保“助力”!
新生兒醫保怎么報銷?新生兒醫保報銷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為新生兒母親符合享受我市城鎮職工或城鎮居民生育保險待遇的,新生兒只要在出生90天內參加城鎮居民及少兒基本醫療保險并繳費的,從出生之日起因病住院,就可享受醫保待遇。
第二種為新生兒母親不符合享受我市城鎮職工或居民生育保險待遇的,新生兒在90天內參保并繳費的,從繳費之日起因病住院,就可享受醫保待遇,不再像過去必須經過90天的等待期才能享受。
第三種為新生兒超過90天參保的,如果在集中繳費期內繳納規定年度費用的,只需繳納個人部分,可正常享受保險待遇;在集中繳費期結束以后參保的,其參保費用由個人全額繳納,財政不予補助,醫保待遇則從實際繳費之日起90天后才可享受。
新生兒醫保辦理流程:
完成參保登記后,準新生兒親屬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按當年度半年、全年或次年度全年的方式繳納居民醫保費用。繳費標準按登記年度居民醫保學生兒童標準執行,并按規定到指定銀行繳費。
新生兒出生后,如需就醫的,憑新生兒臨時個人編號在具備兒童住院服務范圍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發生的門診及住院醫療費用,屬個人支付的,由個人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屬于居民醫保基金支付的,由市社會保險管理中心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其中符合支付范圍的住院費用按實結算。
1、基本醫療保險藥品報銷
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給付范圍內的藥品,分為甲類和乙類兩種。甲類藥物是指全國基本統一的、能保證臨床治療基本需要的藥物。這類藥物的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給付范圍,并按基本醫療保險的給付標準支付費用。
乙類藥物目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這類藥物先由職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后,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給付范圍,并按基本醫療保險給付標準支付費用。
以下藥品不在基本醫保報銷范圍:(1)主要起營養滋補作用的藥品;(2)部分可以入藥的動物及動物臟器,干(水)果類;(3)用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泡制的各類酒制劑;(4)各類藥品中的果味制劑、口服泡騰劑;(5)血液制品、蛋白類制品(特殊適應癥與急救、搶救除外);(6)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藥品。
2、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報銷
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應符合以下條件:(1)臨床診療必須、安全有效、費用適宜;(2)由物價部門制定了收費標準;(3)由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定點醫療服務范圍內。
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范圍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確定。屬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部分費用診療項目目錄以內的,先由參保人員按規定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支付。屬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診療項目目錄以內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3、基本醫療服務設施報銷
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費用的報銷涵蓋由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參保人員在接受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所必須的生活服務設施,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費或門(急)診留觀床位費。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務項目和服務設施費用,主要包括:(1)就(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2)空調費、電視費、電話費、嬰兒保溫箱費、食品保溫箱費;(3)陪護費、護工費、洗理費、門診煎藥費;(4)膳食費;(5)文娛活動費以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