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改革相輔相成,沒有發展就沒有改革,沒有改革也妄談發展。在講話中要求“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正是抓住了改革與發展這對矛盾,揭示了其中的辯證關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四個有利于全面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12月5日下午,、、中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總結謀劃好改革工作,對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不斷涌起。在此番重要講話中,對改革的先導性明確了“四個有利于”: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于”,是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的方向和指針,我們一定要銘記在心,拿出切實的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不斷深化改革。
增添經濟發展動力,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時至今日,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就必須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軸。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增添經濟發展動力,在于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轉化能力,而能夠充分發揮效率的制度安排無疑是創新和轉化的重要保證之一。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就要破除阻礙經濟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體制機制變革,從而平穩實現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是毋庸諱言,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就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價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我們必須堅持“以百姓心為心”,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某種程度上就是滿足感,他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更舒適的住房、更優美的環境。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就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這些新期待,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
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的力量源泉。沒有人民的參與和支持,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們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于30多年前,但是,越是面對繁難復雜的改革任務、世所罕見的風險挑戰,越要善用群眾的參與熱情。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就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暢通群眾的參與渠道,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破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讓一切推動社會發展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廣東廣大干部群眾在明年和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務必遵照明確的“四個有利于”,充分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不斷把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和民生新福祉,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三十次會議。自2013年全面深改啟動以來,3年30次會議體現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清晰走勢。
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吹響全面深化改革號角。
2013年12月30日,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任組長。
春節前夕,1月22日,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重要舉措分工方案》等。自此,全面深改進入正式施工期。
從2013年正式啟動,到如今全面深改進入“施工高峰期”,改革取得了階段性勝利。3年審時度勢,3年快馬加鞭,中央深改組30次會議,共審議通過198個文件,平均每次會議審議通過文件6.6個。成績斐然,令世人所矚目。
一系列大刀闊斧,涉險灘、動奶酪、啃硬骨頭的改革,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也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條件。
那作為中央深改組組長的是如何殫精竭力指導這場全面深化改革的呢?曾說,“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前進”,可見他對改革方法論的重視。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深刻指出,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用四個“有利于”為接下來的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其中就蘊含著富有辯證法與指導性意義的改革方法論。
首先,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體現改革與發展相匹配,牽住“牛鼻子”的改革方法論。
改革要與發展相匹配。這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據,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指出,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在第二十九次會議上指出,面對改革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要牽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在這種情形下,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持續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開辟新空間。
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改革創新能否實現新突破。唯此,改革就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使之更多地形成有利于重塑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體制機制,進而使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內需潛力更好地釋放出來。
第二,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體現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全局意識的改革方法論。
重視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是關于改革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當前我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面臨的矛盾錯綜復雜,許多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從大局出發,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就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推進改革。
中央深改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領導小組要帶頭學習好、理解深、消化透,善于觀大勢、謀大事,站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來思考和研究問題。
公平正義是建設的本質所在,社會不公正,發展便失去基本價值和方向。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改革的最大共識度。如果改革紅利不能惠及廣大群眾,改革便難以贏來廣泛的群眾基礎,也就難以獲得持續的內生動力。
于此,任何的改革不僅要朝著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的方向前進,也要朝著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在釋放改革紅利的同時,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第三,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體現改革當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方法論。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首次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已經成為了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之一。這就決定了改革必須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織就織密民生保障網。
第四,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體現依靠人民主體性和黨的領導方向性相統一的改革方法論。
廣大干部群眾工作在第一線,沒有其積極性和執行力再好的改革政策也會落空。曾明確指出:“要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干部隊伍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極為重要,現在看來也十分緊迫。”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健全激勵保障制度,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充分調動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時間表是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從2013到2020,全面深改進程已近半。如今,用“四個有利于”為全面深化改革擎起指路明燈,我們也就更應該牢牢扭住改革“牛鼻子”不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四個有利于”共同推動改革大船破浪前行。
12月8日至9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少平帶隊在廣西督察司法改革工作。督察組先后聽取了廣西高院、南寧中院、青秀區法院、江南區法院、上林縣法院、百色中院和田東縣法院負責同志有關司法責任制改革及其配套舉措情況介紹,分別在前述法院實地查閱案件管理系統、查看院庭長辦案卷宗、發放調查問卷,與部分干警進行座談交流,并考察廣西高院執行指揮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
李少平充分肯定了廣西法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他指出,自治區黨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司法改革工作,三級法院把司法改革作為推動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抓落實,取得突出成效。廣西各級法院在案件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支撐、促進和保障作用,有效推動“基本解決執行難”,取得不少成功經驗,走在全國前列。
李少平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第三十次會議上的講話要求,堅持“四個有利于”標準,把好改革方向,加強統籌協調,使司法改革符合中央要求和法院實際,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一要抓住目標不放松。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目標就是要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改革舉措是否科學,改革成效是否取得,都要以此為衡量標準。二要提高認識不動搖。各級法院要全面、深刻、準確領會中央改革精神和政策,加強改革宣傳和政策解讀,教育引導廣大干警正確看待重點突破與整體配套的關系,把思想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三要主動作為不懈怠。各級法院要主動爭取黨委、政府指導和支持,用改革思維推進解決司法責任制改革配套困難和問題,同時總結提煉優秀經驗,為下一步改進突破打牢基礎。四要多措并舉不等待。注重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加大信息技術應用,根據案件、審級、適用程序、地區實際、人員結構等具體情況,認真研究審判團隊搭配模式;要繼續探索深化執行體制改革,為全國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樹立典范。
12月5日下午,、、中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總結謀劃好改革工作,對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不斷涌起。在此番重要講話中,對改革的先導性明確了“四個有利于”: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這“四個有利于”,是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的方向和指針,我們一定要銘記在心,拿出切實的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不斷深化改革。
增添經濟發展動力,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時至今日,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就必須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不動搖,就必須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軸。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增添經濟發展動力,在于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轉化能力,而能夠充分發揮效率的制度安排無疑是創新和轉化的重要保證之一。多推有利于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就要破除阻礙經濟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體制機制變革,從而平穩實現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但是毋庸諱言,在我國現有發展水平上,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不公問題反映越來越強烈。多推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就要通過創新制度安排,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價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我們必須堅持“以百姓心為心”,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某種程度上就是滿足感,他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更舒適的住房、更優美的環境。多推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就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這些新期待,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
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動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的力量源泉。沒有人民的參與和支持,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們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于30多年前,但是,越是面對繁難復雜的改革任務、世所罕見的風險挑戰,越要善用群眾的參與熱情。多推有利于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就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暢通群眾的參與渠道,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破解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讓一切推動社會發展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廣東廣大干部群眾在明年和今后的改革工作中,務必遵照明確的“四個有利于”,充分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不斷把改革新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和民生新福祉,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
2020年黨員兩學一做四講四
時間:2023-09-17 02:0:39關于黨員個人四講四有對照
時間:2023-09-13 19:0:012020年兩學一做黨員個人自
時間:2023-09-21 21:0:482020年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民
時間:2023-09-18 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