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案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育課《避開危險人物》教學反思
幼兒對安全的認識很重要,不僅要認識,而且還要學會一定的處理方法,保護自己的同時還保護到別人,所以本周我選擇的課題是《避開危險人物》,教會小朋友們哪些是危險的人物,遇到這些危險人物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我首先出示幾張危險人物的圖片(例如醉漢,乞丐,精神病患者)讓小朋友們認識,從而引出假如我們遇到了這些人我們會怎么做?小朋友們都很活躍的表達自己的辦法,有的說看到他們就跑,有的說看到他們就報警,叫警察叔叔來抓他們,還有的說直接跑回家后把門關住就躲起來......孩子們的想象力都非常的豐富,都說出了自己的辦法,都懂得對自己的保護,然后我繼續提問,為什么你們看見他們就都要逃跑呢?從而引出他們都是危險的人物,不能去招惹他們,不然激怒了他們,我們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接著,出示一些對待這些危險人物不恰當做法的圖片讓孩子們判斷是否正確,并告訴他們正確的處理方法,再接著把它編成兒歌,讓孩子們一起去讀,去感受,并播放動畫視屏激起他們的興趣,通過做一做,找出哪些是危險人物,更能加深幼兒的印象,使他們記住以后看到這些人物就應該遠離,不能去招惹。
在這節課中,存在著不足,對乞丐這個人物的解釋,孩子不能很好的去理解,可能孩子們生活在鄉村里很少看到這類人物,從而使他們模糊,會把精神病患者和乞丐混為一體,今后多注意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使幼兒更加清晰明了。
第2篇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3、體驗關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重點:通過圖畫,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若干、小動物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1、猜謎語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有一個小動物身上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
2、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3、教師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誰;小烏龜帶了什么禮物去看爺爺;路上碰到了誰,他們說了什么話;小烏龜帶了禮物看爺爺,爺爺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教師邊講邊出示教具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并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1、出示小烏龜教師講“我很想爺爺了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請幼兒學說一遍。
2、教師繼續出示教具小蝴蝶和小鳥說“你要去干什么啊”小烏龜說“我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去”請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3、教師出示烏龜爺爺,幼兒學說小烏龜和烏龜爺爺之間的對話。
三、故事表演
1、個別幼兒表演:請四位能力強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小烏龜,小蝴蝶,烏龜爺爺帶上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起示范作用。
2、集體表演:請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大膽表述講述故事。
四、討論怎樣關心長輩
聽了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你想到你為你爺爺爸爸媽媽奶奶做些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活動延伸:
制作送給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的禮物,增進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反思:
《小烏龜看爺爺》這次活動把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融進了一個飽含親情的故事情節中。這個活動通過理解故事、講述故事等引導幼兒開展活動,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激發對周圍人的情感。為此,我在上課中,我著眼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畫面,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講述故事,進行故事表演,突破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講故事的方式,F在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注意對他們進行愛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養,使得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給予,表現出缺乏愛心,為此我主要讓幼兒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通過故事激發他們愛周圍人的情感,活動最后讓幼兒以愛爺爺為支點延伸到關心愛周圍的人。通過這節課不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對學生關愛長輩的情感加強了培養,課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第3篇教案
教育活動目標:
能根據圖片內容大膽想像、排圖講述。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套圖片(4張)和排序框。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觀察圖片興趣。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了解圖片內容。
1.出示圖片(小老鼠坐船旅游)。
啟發提問:“圖上有誰?他們在哪兒?在干什么?
2.出示圖片(小老鼠做西瓜船)。
提問:紅紅和綠綠在干什么?
3.出示圖片(小青蛙救起小老鼠)。
提問:誰來了?它們在干什么?說什么?
4. 出示圖片(小老鼠掉到水里)。
提問:發生了什么事?
三、幼兒排圖講述,教師指導。
1.幼兒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據自己的想法排圖講述。
2.幼兒交流講述。
3.教師完整講述。
四、結束:
1.教育幼兒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愿意樂于助人。
2.隨音樂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活動材料投放區域,鼓勵幼兒排圖講出不同的故事。
課后反思:
一、本活動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講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如先講故事,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并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二、開放式教學情境。
本次活動采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多數幼兒積極參與,特別是動手環節,但是,還有5名幼兒在講述時不積極,可能因為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有限,不能夠把自己的故事連貫講述。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
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系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獨創性、變通性、精密性,還有利于鍛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整個教學活動貫穿了開放式提問,盡量讓幼兒在答題時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環節三,幼兒排圖講述中,幼兒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據自己的想法排圖并講述。我采用了幼兒自己講述,同伴講述,個別幼兒講述,教師講述等一系列講述,讓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同時,鑒賞別人的成果。
幼兒園中班戶外教學游戲活
時間:2023-09-16 22:0:42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總結與
時間:2023-09-14 13:0:37企業的安全生產建議書范文
時間:2023-09-18 17:0:07工廠車間安全生產建議和意
時間:2023-09-14 1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