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了關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時間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那么今年全國兩會有哪些熱點提案呢,一起來了解最近幾年全國兩會關于海南的政策,兩會海南自貿港的相關提案,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政策內容以官方發布為準。
海南自貿港建設牽動著省政協委員的心。在省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政協委員們聚焦海南自貿港建設,紛紛從不同角度建言獻策,提出抓住歷史機遇,全力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
大力推動開放創新
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各界人士充滿期待。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議,做足開放文章,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省政協委員奚勁松建議海南按照中央的有關要求,積極主動作為,探索一條符合我國利益的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新路徑、新模式,為我國更好融入全球貿易投資體系開辟新通道,為我國建立并引領國際貿易和投資新規則提出“海南方案”。
致公黨海南省委提出,集成創新賦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一是以戰略創新集成、政策創新集成、科技創新集成,激發內生新動能。把分散碎片的政策創新集合為有機完整的政策鏈,與人才鏈、產業鏈、金融鏈等有效鏈接適配。統籌好科技創新的戰略性、系統性、時序性、協作性、基礎性、層次性、應用性,激活創新生態系統。二是以治理協同保障“時、效、度”,提升治理效能。三是以公共服務高端化、標準化、聯通性,形成競爭新優勢。四是推動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陸海統籌、山海聯動,建立海南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
“海南自貿港建設中,金融制度的創新、產品的增設等是服務國際貿易的基礎和前提。”省政協委員劉丹說,商業銀行需要從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兩個視角,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綜合實力,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可以學習借鑒國內外自貿區、自貿港的金融先進經驗,譬如新加坡等地的金融稅收制度、匯兌制度等。”
劉丹建議,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可以大力發展離岸保險業務,開展離岸信托業務,開設船舶、航空離岸金融租賃業務,將商業銀行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形成聯動,作為一種創新,既合理利用離岸金融資金提升企業的融資額度,又可以促進海南離岸金融業務服務范圍的擴大,從而推進區域輻射力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積極推進離岸金融業務創新,用整體的金融創新促進海南自貿港發展。
重點發力抓發展
在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政協委員們提出,積極推動產業園區發展,有效細化監管,助力推動自貿港建設。
“海南可以積極發展以離岸創新為主的園區新業態,建設國際離岸創新創業園區,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省政協委員康霖建議,采取“雙園模式”,建立差異化籌建管理體制,推動在本島和境外分別設立離岸創新姊妹園區。
臺盟海南省委提出,進一步完善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風險防控機制。一方面,加強風險防范的頂層設計,健全風險責任機制。由應急管理理念向公共風險治理防范理念轉變,強化重大風險防范的政治責任和履責能力。通過經濟手段,增強風險防控責任意識。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全面加強風險防控機制的專業化、科學化建設,加強風險防控的評估與預警,逐步健全風險處置機制,健全對外開放的風險防范機制。
在產業發展方面,省政協委員陳益智提出通過制度創新,助力海南醫藥等產業發展,比如吸引持有人新產品落戶海南。
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自貿港建設離不開各方的積極參與。一些政協委員建議海南大力引資引智,加快推動自貿港建設。
結合更具挑戰的人才競爭環境,省政協委員朱鼎健建議,海南可以從制度、政策和產業等層面進行規劃設計,更加主動地走出海島走向全球“挖富礦”吸引人才。同時加強人才“蓄水池”建設,推動重點院校包括海南大學等特色學科建設,做精做強航空航天、旅游、海洋生物、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產業。
“培育高質量的自由貿易港制度生態體系和營商環境,對于海南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省政協委員張學修提出,優化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落實“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的理念,有效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試點試驗與整體改革的聯動;加快建設與國際高標準接軌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提供長遠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