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內容被多次提及,其中兩處涉及學齡前兒童的內容,一是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二是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魯曉明認為,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公辦幼兒園還是民辦幼兒園都納入考量,體現了公平的原則。“這說明無論幼兒園的性質是什么,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只要符合標準,人民滿意,且價格在合理范圍內的,國家政策會予以支持。”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魯曉明建議制定學前教育法,對學前教育的原則、目標作出明確規定,對學前教育主體資格、從業人員資質、教育場所、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托幼機構和幼兒園及其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進行系統規范。他表示,確立標準和監管體系很重要。
對于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及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魯曉明認為,這也屬于學齡前兒童的范疇,需要新的探索。
“上午聽了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心里非常激動、非常高興。”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梅縣東山中學教師李杏玲告訴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注到從幼兒教育到高中教育的普通教育階段的教育問題,與自己所帶來的建議不謀而合。
到北京參加兩會前,李杏玲專門通過十幾個微信群征集意見。很多人反映,盡管兩孩政策已經放開,但3歲以前的托幼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幼兒園也是一位難求。此外,大班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等都是李杏玲關注的焦點。
今年,李杏玲帶來的建議都和教育相關:“這兩天,我還要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對建議進行最后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