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提案關于農村城鎮化的相關話題新聞政策
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每年兩會,政府都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再報告下一年的重點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老百姓姓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全國兩會都有哪些熱點提案呢?本文小編整理了農村城鎮化信息,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養老金上調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減稅降費 |
全國兩會關提案:于房產稅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休漲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國企下崗職工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鄉村醫生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師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房價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役軍人士兵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育話題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降低社保費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社會撫養費 |
1. 穆可發:加大投入,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自來水普及率較低,工程規模較小、水源穩定性較差,水處理和消毒設施不配套,工程運行管理機制不完善……”在穆可發看來,自2005年中央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共解決了5.14億農民飲水安全問題。但從全國整體實施情況看,農村供水總體水平與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上述問題亟待解決。為此,他建議,安排實施農村自來水“村村通”工程,中央投資比例不應小于“十二五”投資比例的60%。同時,對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予以補助,確保供水工程長效運行。
2. 趙本山:關注農村文化建設
在4日下午進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小組討論上,趙本山主動“搶話筒”發言。他說,今年上會就是關注農村文化建設,他建議要有專業人才去農村服務,要剔除農村的“不健康表演”。對于過去一年來有媒體對自己的炒作,他說挨點罵很正常,這對自己也是個提醒。
趙本山說,從農村出來,發展成今天這樣已經覺得夠神奇的了,因此挨點罵都屬于正常,這對自己來說都是一個提醒,不要把自己當成明星啊大腕啊,要做好自己的事。藝術如果沒有創新意識就面臨著死亡,創新應跟上國家的思路,要在這個框架下創新。
趙本山說,他很留戀農村農民,這幾年農村有變化,但缺乏的是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農村文化建設還有一定問題。他舉例說,今年回老家他就給村里推出一個廣場來,把他們劇團里剩下的服裝送給農民,讓他們扭秧歌,“我覺得這也比打麻喝酒強”。趙本山說,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區域文化和民間藝術,應該鼓勵他們保留下來,要有專業性的人才去為他們服務,讓他們所有的東西帶有正能量。“我的學生經常給我發來視頻,就是農村一些非常不健康的表演,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有人管。現在農村確實需要我們,需要在文化上的引領。”趙本山說,作為政協委員,不是來陪人照相、簽名的,得發揮作用。
3.揭新民:關注農村牧區非農牧戶危房改造
駐內蒙古自治區全國政協委員揭新民,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繼續呼吁要加大對農村牧區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不過,此次呼吁的重點指向了農村牧區的非農牧戶危房改造。
經過多年調研,揭新民發現,內蒙古自治區居住在農村牧區的非農非牧戶籍人口較多。他們沒有使用耕地、草場的權利,無法發展種植養殖業,只能靠打工來維持生活,其住房結構簡易、破敗不堪。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區有12萬余戶居住在農村牧區的非農牧戶,他們的住房已抵御不了自然災害的侵蝕,存在倒塌的危險,急需進行危房改造。但他們卻享受不到農村牧區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也享受不到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處于“夾心層”的尷尬境地。
揭新民認為,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農村牧區非農牧戶的危房改造已迫在眉睫,這無疑是一項將改革成果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他建議,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允許地方政府將這類群體就近列入農村牧區危房改造計劃,享受國家農村危房改造的政策補貼;有條件的地區,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可延伸至建制鎮,允許居住在建制鎮的非農牧戶享受貨幣補貼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4. 雷軍:聚焦農村互聯網和鼓勵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雷軍近日攜提案出席兩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準備了“農村互聯網”和“《公司法》修訂建議”2個提案,不過對于具體提案內容,雷軍表示會在幾天后公布。
有消息稱,雷軍關于《公司法》修訂建議的提案是”希望能通過兩會,推動《公司法》修訂,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完善的創業創新土壤,改善創業環境,助力新經濟轉型。
不過關于農村互聯網相關的提案,雷軍并未就“小米是否準備進軍農村互聯網市場”作出回應。
5. 張近東:關注農村電商痛點 聚焦人才孵化
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就現狀看,各類農村電商培訓機構培訓水平參差不齊,培訓機構管理混亂,在培訓規模、培訓能力上都無法滿足農村電商的發展。
插上互聯網翅膀的傳統農業,如何飛得更久更遠,這正是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思考今年提案的初衷。3月4日,張近東一份題為《推行農村電商教育孵化計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扶貧》的提案,提出了建立多元化全產業鏈的農村電商教育孵化體系,整合優化規范社會資源補充教育教學力量,以及鼓勵平臺企業充分發揮農村電商培訓的實質作用等問題。
而對于如何整合優化社會資源、補充農村電商教育教學力量,張近東也在提案中談及。社會資源,尤其是優質的社會培訓資源是農村電商人才孵化的重要補充,但是不能各自為戰,應該由政府和具備優勢能力的大型平臺企業聯合對這類培訓機構進行授權認證,并定期復核,規范培訓機構的資質,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同時,通過農科院、高校等科研力量來協助規范農特產品生產和品質標準,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數據依據以及種植、銷售、用戶需求等相關大趨勢分析,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商的生存能力。
張近東認為,不斷改進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盡快彌補農村電商的人才缺口,才是農村電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