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提案關于下崗職工的相關話題新聞政策
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每年兩會,政府都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再報告下一年的重點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老百姓姓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全國兩會都有哪些熱點提案呢?本文小編整理了下崗職工信息,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養老金上調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減稅降費 |
全國兩會關提案:于房產稅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休漲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國企下崗職工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鄉村醫生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師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房價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役軍人士兵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育話題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降低社保費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社會撫養費 |
一名下崗工人的來信
一個月前,編輯部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寫信人是一名51歲的下崗失業職工。在這封簡短的來信中,這位自稱“老吳”的讀者講述了他作為一名大齡失業人員的艱辛求職經歷。
近一段時間來,老吳多年未曾聯系的親戚、朋友的電話都被他翻出來打了個遍,目的只有一個,想打聽打聽是否有合適的工作可以介紹。老吳所在的企業經營狀況持續走低,機關人員被辭退了3/4,作為技術主管的他也難逃下崗命運。老吳沒想到,辛苦一輩子,臨近退休成了失業人員。
作為補償,企業將為老吳支付社保直到他正式退休,但是一家人還要生活,老吳的工作還得再找。可是一個51歲的下崗工人想要找一份工作何其難,做過技術主管的老吳還想從事老本行,月薪至少3000元,他能想到的辦法是廣撒網,發郵件、打電話找老朋友介紹。
“辛苦一輩子,到頭來連飯碗都沒了。”回顧自己的經歷,老吳十分感慨。30多年前,因為父親是某大型國企的職工,他得以進入這家企業的技校,畢業后分配去企業下屬的一個車間。當了兩年一線工人,適逢企業和高校聯合辦電大班,他考入電大,脫產學了三年的電力專業,再分配到某車間做技術員,成為企業聘用干部,分到一套40多平方米的廠區房子,房租每月幾元,生活算是穩當了。有那么幾年,企業效益頗好,時常分錢分物,他也多少沾了點福氣。上世紀90年代末期,該國企的經營大幅滑坡,企業搞下崗分流,老吳妻子失去崗位,只好給個體戶照看門面。新世紀初,該企業大規模改制,從國企轉為民企,職工身份都變成了民企職員,職工買斷身份的錢款,個人再添加一筆金額(主要根據職工的職務、崗位、工齡而定)入股新民企,否則只能走人,老吳被迫掏錢“買工作”。
轉制后,老吳的收入已經大不如前,近幾年企業所處行業的產品嚴重過剩,開工不足,不斷減人裁員,離職最終落到他頭上。
“老吳”并不只有這一個。在國企改革過程中,不乏和老吳有著相同經歷的大齡失業職工,大齡失業后的再就業成為他們最關心也最為困擾的問題。
困難職工中,國企下崗失業人員占五成
由于工作的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總工會副主席羅茂鄉一直非常關注國企改革過程中,下崗職工的就業、生活境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羅茂鄉委員有兩份提案都是針對國企下崗職工合法權益保障的,涉及下崗職工的就業和生活幫扶。
事實上,兩年前,羅茂鄉委員已經開始關注部分國企下崗職工的生存困境。2013年兩會,羅茂鄉委員提交了《關于妥善解決原國有改制(破產)企業部分職工生活困難狀況的提案》。提案中提到在國家再就業優惠政策支持下,大多數國企改革中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多渠道分流,實現了再就業和妥善安置。但是當年四川省總工會建檔的困難職工中有40%是下崗失業人員。羅茂鄉委員一直非常關注這個特殊的困難群體,他告訴記者,這些下崗失業職工普遍年齡偏大,男職工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女職工在45歲以上。由于年齡偏大,就業不穩定、工作崗位普遍不佳,收入很低、生活十分拮據。在加上子女就學、因病致貧、突發意外等多種原因,使得這些下崗失業職工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時隔兩年,在2015年的兩會上,羅茂鄉委員帶來了兩份提案,再次為下崗失業職工的就業和生活困難發出呼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羅茂鄉委員表示,再次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在工會的進一步調研中,發現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全面推開,通過市場手段退出落后產業、淘汰低效產能,部分國企轉制重組在所難免,也將會出現新的一批下崗失業職工。2015年,四川省工會幫扶工作管理系統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城鎮困難職工中下崗(待崗)職工和失業職工比例占到了52.58%。為了避免職工家庭生活因其下崗失業而陷入困境,對國企改制下崗職工及家庭幫扶救助工作亟須盡早啟動。
大齡下崗職工家庭陷貧困
對于國企下崗失業職工的生存困境,羅茂鄉委員介紹了四川的一個案例。根據四川省總工會對上一輪國企改革中破產關閉的四川涼山會理鎳礦職工的調查,企業2002年8月關閉后,職工生活十分困難。截止到2013年底,原會理鎳礦戶籍職工共1742戶3025人,除少部分離退休人員外,多數為“4050”(女40歲、男50歲)人員及家屬、子女。鎳礦廠關閉后,他們的生活僅靠微薄的養老金或者撫恤金。
羅茂鄉委員介紹,少部分家庭一個人領取的退休養老金,要負擔2-3名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362名職工遺屬靠每月270元的生活困難補助金(撫恤金)和55元的社保資金維持生活;還有1133名城鎮低保人員僅靠每月208元低保金維持生活。“這些家庭拮據的程度讓人難以想象。大部分職工溫飽都成問題,看病就醫、子女上學就更不用提了。”羅茂鄉委員十分感慨,在調研中,他發現許多職工大病扛、小病拖,無法及時進行醫治。因為生活福利設施建設簡陋,職工的住房成為危房。
下崗失業職工生活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實施關閉破產時,只對職工進行了工齡補償安置,沒有對各項基礎設施運行、職工再就業、困難職工生活救濟等進行長遠、充分地考慮。羅茂鄉委員表示,解決好下崗分流職工的就業和基本生活問題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點,也應該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