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有序推進吉林省海綿城市建設,經吉林省政府同意,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日前下發《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據悉,海綿城市是構建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生態城市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是實現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和載體。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吉林省的指導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戰略機遇,圍繞吉林新型城鎮化建設,切實轉變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計劃在10月底前,設區城市編制完成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制定與當地財政相適應的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和年度建設計劃。到2018年,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全面開展,白城市完成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任務,長春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梅河口市、琿春市等城市先行先試建設取得成效,城市內澇積水點基本得到解決,建設區域實現徑流控制率達80%以上;到2020年,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技術及規范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大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在財政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中優先安排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并列入政府采購范圍。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海綿城市投資、建設中,推廣運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財政補貼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探索建立產業基金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發展。發展改革、財政、水利、環保、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要整合資金渠道,優先支持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在新材料、新工藝上鼓勵省內相關企業,并在稅收、企業開辦、新材料研發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