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而2017年,浙江作為國家確定的新高考首批試點地區之一,將采取3+3的新模式進行考試和錄取。
◆◆◆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高考加分項目最大幅度縮減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
以上加分占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
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后第一重要的習慣,并將一直持續下去!
◆◆◆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更重要。
教改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教改后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
高考考試制度變為“3+3”、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
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放棄功利化導向,越早越好。
雖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后,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么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人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干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順。
◆◆◆
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但不起決定性作用
教育部文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了以下規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思想品德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的次數、持續時間;學業水平重點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和學習成績、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優勢的學科學習情況;身心健康重點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主要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等;藝術素養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