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級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城鎮發展與產業支撐、中心城人口疏解相統一,推動建設重心向郊區轉移,形成多點支撐、均衡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編制實施城鄉結合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完成50個重點村建設任務,擴大“一綠”地區城市化建設試點,抓好“二綠”地區統籌城鄉建設用地試點工作,推動城鄉結合部減人增綠。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設,完成核心啟動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抓好國家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推進順義、亦莊—大興、昌平、房山等綜合性新城建設,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承接中心城人口、功能疏解轉移。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小城鎮建設,打造一批功能定位清晰、配套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的特色小城鎮。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土地流轉起來、資產經營起來、農民組織起來”引領農村改革與發展,引導城市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健全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制度體系,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支持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爭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促進集約高效利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向鄉鎮級拓展,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強集體資產監管。培育創建一批市級示范合作社。推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劃定80萬畝糧田和70萬畝菜田,加快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提升農田的生態涵養功能。繼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抓好48個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做好重點傳統村落修繕保護,搬遷山區農民9050人。精準幫扶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戶,著力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支持薄弱地區發展。繼續實施第二階段城南行動計劃,加快南部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等重點項目建設。落實首鋼老工業區改造調整和建設發展的政策措施,引領帶動西部地區轉型發展。積極推動生態涵養發展區綠色發展,加快提升鄉村旅游業發展水平,發展生態服務型經濟。推進延慶、密云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支持門頭溝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制定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行動綱要,完成園區綜合規劃及周邊基礎設施規劃方案,做好園區拆遷和土地騰退。
(六)全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破解發展難題是適應新常態、落實新定位、邁向新目標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堅定不移的決心,加大力度,綜合施策,堅決打好治理“城市病”的攻堅戰。
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全面實施人口規模調控方案,落實區縣調控責任,強化依法管理,實現常住人口增速明顯下降。出臺居住證制度,研究制定積分落戶政策。推動制定房屋租賃管理條例,開展新一輪地下空間三年整治,依法治理群租房,加強人口數據信息動態監測,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合理運用財政、稅收、價格等經濟手段,就地淘汰低端、低效、高能耗產業,關停300家制造、鍛造、小家具等領域的污染企業,逐步清退鎮村工業大院,以產業疏解帶動人口疏解。
持續抓好大氣污染治理。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面實施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措施。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核心區全面實現無煤化,城六區基本取消燃煤鍋爐,農村地區新增減煤換煤120萬噸。淘汰老舊機動車20萬輛,水泥產能由700萬噸壓縮到550萬噸,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和住宅產業化,開征施工工地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污費。推動編制實施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完善預報預警、科技治污、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加大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的實施力度。落實企業環境責任,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霧霾治理。全面完成平原百萬畝造林任務,統籌做好新增林木、原有林地的流轉和管護,新增城市綠地600公頃,建設市級健康綠道200公里。開展農用地、廢棄地和山區生態修復,完成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400平方公里。抓好農業源污染減排,促進秸稈、糞污等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
著力緩解交通擁堵。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制定實施新一輪綜合緩堵措施,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開工建設4條新線,開通14號線中段、昌平線二期。完善中心城道路網絡,推進廣渠路二期、蘋果園交通樞紐等項目。建設12個停車管理示范小區、30條示范街,推進駐車換乘停車場建設。加大停車治理力度,嚴格停車執法,規范停車收費。圍繞交通擁堵重點區域,加強交通秩序整治。
實施公交站臺改造、疏堵項目、規范自行車道“三個一百”工程,施劃公交專用道30公里,增開微循環公交,合理規劃人行步道,公共租賃自行車達到5萬輛,方便市民出行。
不斷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總結推廣石景山試點經驗,出臺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制定一批城市治理和建設發展方面的地方標準,新建500個智慧社區,加快推進社會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治安三網融合,提高管理效率。保持“拆違打非”高壓態勢,拆除違法建設1500萬平方米,確保新增違法建設零增長。集中力量整治城鄉結合部環境,提升重點地區、重要大街環境質量,抓好痼疾頑癥的專項整治與日常治理,讓城市更加整潔有序。
(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更多資金用到民生領域,著力保障基本、創新機制、強化治理,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為重點,強化政策集成,落實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做好教育、培訓、資金支持等服務,幫助更多青年實現創業夢想。研究制定城鄉自謀職業、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政策,加強專項幫扶,促進結構性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做好社會保障制度整合銜接,制定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并軌的具體辦法,推進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完善社保待遇標準聯動調整機制。深入開展“救急難”工作,統一城鄉低保標準,擴大社會福利覆蓋面。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出臺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相關配套措施,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服務機構和企業,加快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新建40個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保障婦女兒童權益。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做好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制定實施教育綜合改革意見,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成果,堅持學區制、九年一貫制和教育集團等做法,實現三年新建、改擴建200所中小學的目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一批幼兒園。抓好城鄉一體化高中建設,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化課程改革,支持中小學開展課外體育、藝術、科技活動,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殘疾人融合教育。開展職業教育與普通高校聯合辦學試點,在高校實施高水平人才培養、高質量就業創業、“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三項計劃,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服務能力。
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進醫藥分開,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康復功能,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引導患者有序就醫。加快區域醫聯體建設,基本建成郊區縣10個區域醫療中心,推進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建設,開展中醫健康鄉村建設試點,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健全傳染病防控和救治機制,加強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水平。實施控制吸煙條例。做好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制定實施新一輪全民健身計劃,不斷提高市民身體素質。
改善群眾住房條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過新建、收購、租賃和貨幣補貼等多種方式,籌集各類保障房10.5萬套,確保完成“十二五”期間新增100萬套的任務。加強統籌聯動,抓好資金保障、政策制定、對接安置等關鍵環節,分類推進棚戶區改造,累計完成8萬戶搬遷任務。加快中心城棚戶區和文保區改造,啟動實施天壇周邊簡易樓、前門東區、菜園街和光源里等重點項目,務必取得突破性進展。實施115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成8萬戶農宅抗震節能改造任務。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和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作用。完成第九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全面推進社區民主協商。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開展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和村級社會服務管理試點,完成2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00個社區規范化示范點建設任務。健全“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支持社會組織依法參與社會事務,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擴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規模。深化社會動員試點,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整合優化非緊急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健全社會監督評價體系,引導市民有序參與社會治理。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施安全發展戰略,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制度,做好消防、交通、生產經營等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抓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試點,加強人員密集場所和大型活動的安全管理,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完善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強化全鏈條風險監測控制。加強突發事件信息預警和應急準備,提高機動處置能力。抓好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全面實施“陽光信訪”,提高初信初訪化解率。健全網絡安全監管機制,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抓好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的常態化治理,提升反恐防恐能力,深化“平安北京”建設。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深入推進首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完善軍民科技深度融合機制,做好雙擁共建和轉業安置工作,形成維護首都和諧穩定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正處在關鍵階段。我們要嚴格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精心做好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考察接待工作,高質量完成主題陳述、場館考察等任務。積極參加重要國際體育會議、冬季國際體育賽事,密切與國際奧委會及國際體育單項組織聯系,高水平做好向國際奧委會全會的最終陳述。廣泛開展冬季體育運動,大力推進冰雪體育進校園、進公園、進商業園,深化冬奧文化宣傳,營造良好的申奧氛圍。要充分借鑒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經驗,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做好申辦工作。
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好、發展好、管理好北京這座超大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我們要認真貫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北京市委貫徹落實意見,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為建設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奠定堅實基礎。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完善各層級、各部門職能配置,理順職責關系,規范政府職權目錄,推動政府事權規范化,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公開化。厘清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執行市級審批事項清單、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和行政處罰權力清單。健全法治政府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把區縣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更多運用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方式,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
健全行政決策機制。推進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地方立法,明確事項范圍、程序和責任,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