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項行動計劃,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在城鄉統籌上下功夫。推動“六個小康”與全省基礎設施大網絡、“5個100工程”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有機結合,解決城鄉統籌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以縣為主體,整鄉整村推進,集中連片改造,在貴州大地漸次鋪展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善做山和水的文章,保護好溪流、林草、山丘等生態細胞和民族村寨、傳統村落等文化元素,傳承好傳統文化、耕讀文明、田園生活,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產業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農村基礎設施改善的機遇,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和鄉村旅游業,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讓更多的游客在鄉村坐下來、住下來。在融資運營上下功夫。加大財政投入,密切與金融機構合作,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建立建營管一體化機制,確保各項設施正常運轉、永續使用。
(四)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全力做好“三農”和扶貧開發工作。千方百計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施好糧食增產工程和糧油高產創建項目,加快西南糧食城等糧食物流園區建設。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三農”新的增長點。積極發展以農產品保鮮、精深加工等為主體的第二產業,加快發展以農業觀光旅游、農業物流等為主體的第三產業,做到“接二連三”。積極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加農戶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加強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引導和規范,禁止耕地“非農化”。加快培育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大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推進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搞好建設占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的再利用,強化基本農田永久性保護。加強疫病防治、質量安全等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發展支持力度。確保財政對“三農”投入只增不減。積極發展“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加強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和調控機制。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制定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盤活村集體資源資產資本,開展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集體經濟收入超過百萬元的“雙超村”創建活動。
加快創建全國扶貧開發攻堅示范區。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聚焦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做到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深入推進片區扶貧、整體扶貧、黨建扶貧、社會扶貧、對口扶貧,重點扶產業發展、扶基礎設施、扶民生改善,加快扶貧開發向造血式、精準式、參與式、整體式轉變。堅持“四到縣”,整合用好扶貧資金,加強扶貧資金審計。實施扶貧職業技能培訓“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
(五)緊緊圍繞強基礎穩增長增后勁,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狠抓國發2號文件項目化落實,爭取國家“七個重大工程包”項目支持。力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元左右,其中工業投資5800億元、民生工程投資800億元、城鎮建設投資155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000億元左右、交通投資1565億元、水利投資220億元、信息基礎設施投資100億元、電網投資54億元。力爭民間投資7400億元,中央新增補助200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60億元。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貫通滬昆客專貴陽至長沙段,加快安順至六盤水等城際鐵路建設,鐵路營業里程突破3000公里;開工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等鐵路,爭取貴陽至南寧客專開工建設,貴陽至襄陽客專等鐵路項目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推進環貴州高速公路建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10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新增通村瀝青(水泥)路1.5萬公里。建成構皮灘水電站翻壩樞紐工程。完成興義機場改造,力爭啟動實施龍洞堡機場三期工程、開工建設威寧機場,新開加密航線30條。開工40座骨干水源工程,力爭開工馬嶺、黃家灣水利樞紐工程,實施68處引提灌工程,新增解決300萬農村人口及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爭取觀音水庫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加快打造全國信息交換樞紐,出省帶寬突破3000Gb/s,通信光纜超過50萬公里。完善500千伏輸電主網架,加快天然氣網絡建設。多方聚力搞好投融資要素保障。深入實施“引金入黔”工程,加強地方性金融機構建設,爭取新設立民營銀行。注重金融創新,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外資融資租賃等新興業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支持力度。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到1.45萬億元。加強用地、用水、用電等各項保障。多措并舉促進大眾消費。爭取國家“六大領域消費工程”項目支持,加快培育消費熱點。規劃建設一批物流中心,培育一批現代物流企業。加強農村商貿流通設施建設,推進建材和農機下鄉,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大力創新消費業態,改善消費環境,擴大消費需求。切實防范化解財政金融等風險。有效有序用好舉債手段,用足用活債務存量,科學規范債務增量。提升經營能力,加強財源建設,落實新預算法,嚴格地方政府性債務限額管理,制定存量債務化解辦法。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密切關注和防范金融等領域潛在風險。
(六)緊緊圍繞優化生產力布局,務實推進重點發展平臺和通道經濟建設。聚焦“5個100工程”項目內容建設,完成投資5190億元。推動100個產業園區提質升級。注重項目產出和產業配套,把項目裝進去、把產品做出來。把握好園區基礎設施、標準廠房建設節奏和力度。狠抓現有企業產出和新興企業培育,支持園區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完成投資3500億元。促進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增產增效。注重結構調整和模式創新,把產量做成產值、把產值做成收入。加快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品牌創建,推動園區特色產業與現代加工業、物流業、生態觀光業有機結合。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增強100個示范小城鎮生機活力。注重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把綠色小鎮的路子探索出來、把城鄉統籌的作用發揮出來。打造一批具有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物的綠色小鎮。推廣示范一個小城鎮帶動多個美麗鄉村的聯動模式,精心演繹城鄉統籌發展“二重唱”。提高100個城市綜合體品質品位。注重功能完善和質量提升,把傳統和現代元素融進去、把特色精品做出來。不貪大、不求洋,運用智慧技術和貴州文化元素,建設一批具有民族特點、地域風貌的現代建筑。引入高端市場主體、專業經營團隊,打造精品組團。建成100個主導功能建筑。提升100個重點旅游景區內涵魅力。注重特色彰顯和服務優化,把景點做成景區、把景區串成線路。留住貴州山水人文的本色和本源,重視特色文化的挖掘和表達,完善景區服務功能,成龍配套搞好服務,打造一批知名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