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重點領域和民生支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修訂完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推出第二批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建設項目名單,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模式。加快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晉商銀行、山西國投等地方金融機構,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融資性擔保企業、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積極籌建山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人身保險公司。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企業上市,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優化金融生態,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交通企業及高速公路資產債務重組,逐步提高經營性高速公路比例,進一步規范交通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同時,積極推進工商登記制度便利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價格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啟動不動產登記。
實施創新驅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低碳創新行動計劃,以安全、清潔、高效、低碳發展為方向,實施好煤基科技重大專項,力爭在煤炭綠色開采、煤炭清潔利用、煤層氣、現代煤化工、低碳技術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實施省級科技計劃改革,加強科研項目管理,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和開放。加大創新成果產權保護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科研人員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抓好科技創新城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科技服務三大平臺建設,推進首批27個項目入駐,再引進一批高端研發機構,積極爭取科技創新城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
加快對外開放。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擴大與相關地區的交流合作,加大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力度,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加快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及德國北威州、美國西弗州等友好省州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創新招商方式,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集群化招商。積極引進我省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作用,啟動太原鐵路口岸建設,促進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推動設立運城航空臨時口岸,探索在太原、大同、臨汾建設“無水港”。辦好能博會低碳發展高峰論壇、農博會、文博會、書博會,積極參加國家級重大展會。
我們就是要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開放要空間,加快走出資源型地區和內陸省份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二)堅持穩中求進,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城鎮化和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投資,狠抓重點工程建設,扎實開展“項目提質增效年”和“百日百項”活動。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安排1.3萬億元,重點推進十大領域投資和十大標志性工程建設。鐵路投資393億元,加快推進大張鐵路、太焦城際鐵路等15個國家鐵路項目,陽泉北—大寨等4個地方鐵路項目,晉中—太原輕軌等軌道交通項目以及24個運煤裝車點建設;公路投資245億元,新建續建高速公路68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干線公路300公里、農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投資431億元,抓好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及晉祠泉復流工程、引黃配套工程和百座小型水庫建設,全力推進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外送電通道和電網建設投資125億元,抓好蒙西—晉北—天津南、榆橫—晉中—濰坊、晉北—江蘇、盂縣—河北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