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財一個也不能少
頂層設計不到位,政出多門,九龍治水,政策碎片化,難以統籌是當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建立的養老模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生物信號傳導研究室主任王紅陽表示,需要政策導向,多方出資,社區組織,醫養結合,形成信息化、鏈接式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最終實現以居家、社區養老為基礎的中國養老模式。
當前醫養結合的工作方針,體現了醫療在養老中的重要作用,而當務之急是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隊伍,讓他們持證上崗。王紅陽說,一方面要重視基層衛生學校“專升本”的本土化實用教育培訓,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崗位培訓制度,有計劃地培訓不同層次的護理和其他衛生服務人員,另一方面要調動各方積極性,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培訓基地,快速培養基層護理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表示,當前我國老年人口接近2億,空巢老人突破1億,失能老人4000萬,而現行醫保報銷政策“重住院,輕門診”等弊端,制約著醫養結合的實施與深化。張德明提出,我國應將具備醫療功能的養老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單位,并建立獨立的報銷體系,其醫療收費標準應低于同級醫院標準,而護理費報銷比例則宜高于同級醫院水平。同時,對于患病老人的門診費用,應給予適度報銷。
在解決養老財政問題方面,王紅陽建議,政府應把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列入社會發展計劃,設立社區養老專項資金,逐步加大撥款資助力度,并確立逐年遞增的財政投入機制。
農工黨中央則建議,應加強信貸支持養老機構建設。一是國家民政、工商等部門調整現有養老機構準入辦法,按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加速養老機構的市場化進程。二是銀行監管部門應盡快出臺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的信貸管理辦法,開發專業的信貸產品。三是鼓勵地方積極探索,加快政府公辦養老機構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經營;出臺民營養老機構貸款貼息管理辦法,建立養老機構貸款風險基金,出臺養老產業用地管理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