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農村城鎮化如何與工業化同步發展?中央在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時候,務必要記住一個根本性問題:進城生活是要有工作可做的,是要有生存能力的。大家都進城,不是光住在城里就萬事大吉了,城鎮化的農民必須有生活來源,必須有穩定的收入,必須有繁衍后代和再生產的能力,決不能進城以后就成為寄生蟲。如何才能保證農民轉變成城市工人并有固定的收入呢?我想最主要的支撐還是工業實體及配套的服務業。有了工業實體,才能產生就業崗位,工人才能有收入,服務業才能有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工業基礎,大家都住在城里搞服務,那為誰服務呢?國家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必須同步制定產業轉移政策,讓一部分有條件的企業逐步轉移至新建城鎮,不同級別的城鎮配套以不同大小的工業園。中央在考慮產業配置的時候,一定要對現行的各區域規劃進行調整,中央現在推行的十幾個大的行政區域規劃均是傾向于加強某些地區的產業集中度,過度地將部分地區做大做強,看起來將部分地區的經濟規模優勢體現出來了,但是,也產生了極大的不平衡,地區與地區之間更加的配置不合理,產業分布面越窄,對就業就越不利,就業成本就越高,對農村城鎮化就越不利,產業適度分散更有利于帶動小型城鎮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建議中央對于那些愿意將生產基地建設在新興城鎮的企業給予適當的鼓勵政策,力求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推進,保證新城鎮的可持續發展。農產品產業化一定要就地產業化,一定要由農民轉移人口為主力軍,政府一定要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作為未來與“農村城鎮化”同等重要的工作來抓,另外,勞動密集型產業要迅速向中小城市轉移,并且要分散化轉移,不要搞一刀切的向某個區域集中。
“農村城鎮化”建設事關中國“三農”工作的成敗,事關農村耕地的有效保護,事關國家財政資源的有效利用,事關中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決不能搞面子工程,決不能搞大躍進。
本人對“三農問題”共有四十八個研究專題,由于“兩會”在即,特將最為緊急的“農村城鎮化”建議上反映一下,寄希望中央和各省級政府對此事引起高度重視,要有序推進,不要急于求成。如果各級政府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