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得到很好的推廣,對一所學校或一個地區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的教育及教學方法,可根據影響范圍的大小確定等級,或者說是以國家級,省級,地市、縣確定不同的標準,使那些有才華的教師得到應有的報酬,真正起到激勵作用。
山區補貼:農村和邊遠地區的教師,另外給與補貼,應該是工資50%。正如國家干部下鄉補貼,越偏僻地區,補貼越高,不終身制,離開就沒有。
保障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權利
徐振寰委員
核心觀點
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擔的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使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經費能隨身流轉。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子女就學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但是,農民工子女教育目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農民工子女在離開原居住地時,沒有相應的教育經費隨之流轉,其父母就業所在地也沒有相應的經費預算,致使地方政府職責不明確,辦學經費不落實;民辦學校發展滯后,普遍辦學條件差等等。
為此,建議:
一、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取消城鄉戶籍壁壘,把常住人口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的范圍,納入政府教育的日常管理。
二、建立農民工子女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強化中央、省級政府的支出責任,建立和完善中央和流入地省、市和縣級政府合理分擔的籌措教育經費的機制。可探索由流入地政府根據接受學生的數量向流出地政府報銷適當教育經費的“教育券”制度。
三、加強接收農民工子女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挖掘現有公辦學校接收農民工子女的潛力。進一步促進和規范民辦學校發展,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經費補貼和扶持力度。
(本報記者 董陽整理)
加快解決代課教師問題
王曉龍委員
核心觀點
代課教師問題涉及編制、財政、人事、保障、教育等部門,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運用綜合措施統籌協調解決。
多年來,代課教師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特別是他們的困難處境引發廣泛同情。他們的工資大多在200元?500元之間,沒有正式教師享有的各種福利補貼、社會保險。為了維持生計,補貼家用,不少代課教師過著亦教、亦農、亦工的生活。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財政部門應加大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資金投入。建立健全西部以及老少邊窮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應由中央財力保障、公用經費由省級財政承擔的經費保障機制。
二、應建立健全代課教師的招錄和退出機制。代課教師問題涉及編制、財政、人事、保障、教育等相關部門,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運用“留、轉、訓、辭、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