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楊方
基層醫院亟需人才補給
今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楊方,是一名有20年工作經驗的醫務工作者。
“基層醫院最大的困難還是人才的困難。”楊方說,人才的缺乏,總讓她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她覺得加強對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培訓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希望國家在制定基層醫務人員培訓時先聽取基層人員的聲音,制定出更為合理的做法。另外,她還反映基層醫院設備老化,需要政府能有更大投入、給一定的經費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盧京
基層醫院也能標準化建設
“與全國發達地區的醫院相比,云南的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醫院在設施配套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希望國家能夠給予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同時也希望標準化建設基層醫療機構。”這不僅是全國政協委員、文山州醫院副院長盧京的最大心愿,也是他今年提交的提案之一。
近年來,我們通過廣播、電視經常能夠了解到“最美鄉村醫生”的稱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卻經常是雨天一腳泥,夏天一身土,農田里勞作,山坡上放牧,如果沒人介紹,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他們是醫務工作者。對此,自治區人大代表馬依彤在分組討論中呼吁要提高這些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一個就是把他們確實納入到醫務人員的行列來,把名稱作為初級衛生醫療工作人員來對待,再一個就是,把他們每個月的生活補貼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提高,使他們能夠安心從事目前的工作。”
馬依彤認為:提高了這些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水平,才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基層群眾的看病難題:“好多農牧民、基層老百姓一些小病就跑到大城市,甚至烏魯木齊,行程數千里來看病,這樣確實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如何把一些小病在當地得到處置和治療,穩定一線醫護人員隊伍就非常關鍵。所以,如何穩定這支隊伍,提高社會待遇和經濟待遇,是這次我作為代表提出的,希望引起社會關注,保障農牧民在一線得到及時救治。”
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白雪)一個磨得破舊的醫藥箱,一雙隨時準備出發的“赤腳”,鄉村醫生的身影一直活躍在村子里或是偏僻的山溝,擔當著保障農村群眾健康守門人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是在保障方面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的醫務人員群體。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再度推出“兩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