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不清,必然滋生腐敗。沒有正常的組織生活,如何教育管理黨員領導干部?失去了基層黨組織這個重心,群眾身邊的作風問題怎么解決?”全國人大代表何建洋指出,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滌蕩不良風氣之霾,呈現政治生態之藍。
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強保證
今年全國兩會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關鍵時期召開,一系列重要議程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大局。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許多代表委員在準備議案、提案時,盡管關注的問題不同,但在“開藥方”時卻不約而同提出同一個建議:全面從嚴治黨。
“這些年,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哪一樣不是在黨的領導下?”曾經連續擔任過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郝富霞說,“全面從嚴治黨符合新時期發展的要求,我舉雙手贊成。黨的建設搞好了,改革發展才有‘主心骨’,才能切實為老百姓服務。”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既是歷史的昭示,更是現實的要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更加緊迫。”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指出,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政治保證、組織保證。
當前,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只有不到六年時間,來自經濟下行、扶貧攻堅、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壓力空前巨大。
“有些村沒有固定黨員活動場所,組織生活幾乎停滯,一些黨員干部忙著自己掙錢,哪管群眾脫貧。”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古浪縣縣長楊東深感農村基層是黨建薄弱環節,“越是貧困地區、農村地區,越要加強黨的建設。”
帶領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盡早脫貧致富,需要各級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適應經濟新常態,保持定力,穩中有進,需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也需要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勇擔重任。
展望未來,只有全面從嚴治黨,鍛造領導核心、提供政治支撐,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才能繪就全面小康的宏圖。
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之年,一方面,改革是黨自我凈化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黨的領導是實現改革目標的根本保證。
全面從嚴治黨更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只要每個黨員領導干部都能做依法辦事的模范,就必定會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強大動力,大大加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