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結合過去十年特別是近五年工作的體會,溫家寶總理指出: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待,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子孫后代和民族未來。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布局,抓緊完善標準、制度和法規體系,采取切實的防治污染措施,促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維護人民健康,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
【解讀】
與2012年“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相比,盡管工業依然是節能的重點領域。但是“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2013年的新措辭。
其實,“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參與,這意味著我國工業節能的著力點將從“淘汰落后產能”,逐步過渡到龍頭企業的設備升級。
另外,報告中沒有把環保單獨拎出來,而是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塊,是希望環保成為調整產業發展方式,結構轉型的要素,希望下一屆政府能夠在結構調整時把利用環保節能來作為重要的抓手。這說明要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溫總理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下決心解決好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公眾迫切希望遏制污染,最起碼,要看到環境改善的希望。看到希望,這也是人民對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
【綜合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歌猛進,以年均9.9%速度增長,使一個貧困落后的國家順利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經濟體所創造的發展奇跡。但另一方面,我國環境狀況每況愈下,污染事件頻繁發生,伴隨著經濟高增長,呈現出環境高惡化的特征,重蹈了當年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環境安全,作為社會最基本安全保障問題之一,越來越凸顯在人們面前。
[現狀]
其一,中國傳統污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常規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在世界各國中居于首位,其對環境壓力不斷加大。
其二,中國新污染問題又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樣巨大,并與常規污染物產生疊加效應,形成復合型污染,對環境雪上加霜。
其三,中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點以及環境質量拐點均未出現,少數幾項污染物排放指標下降并不意味著環境狀況開始好轉。
其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