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是醫改工作的重心。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都提出加強基層醫療建設問題。“用更合理的布局、更到位的設施、更優質的人才,贏得患者信任,把患者"留"在基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說。
醫患愁:白色暴力何時能休?
浙江溫嶺殺醫案、哈爾濱耳鼻喉科惡性殺醫事件……一樁樁白色暴力,給醫院蒙上血腥的紗布,也使醫患關系更趨緊張。
“醫患信息不對稱,缺乏有效溝通,是發生醫患糾紛的重要因素。”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張福維認為,在信息體系遭受破壞的大環境中,醫療作為社會化行業,也難逃其害。特別是我國醫療鑒定機構隸屬衛生部門,在事故鑒定上容易被看成“串通”,由此加重了患者對鑒定結果的疑慮。
吳明江委員提出,解決醫患糾紛,首先要建立第三方調解機構,由醫學專家、衛生、司法等部門組成,給患者及家屬一個合法和有公信力的平臺;其次是完善醫療事故責任保險(和訊放心保)制度,化解事故帶來的賠償風險。
醫保累:“全國漫游”能否有序開展?
在回原參保地報銷的方式下,“跑腿”、“墊資”、“排隊”成了病人和家屬難以承受之累。而實現異地醫保實時報銷是全社會、特別是流動人口普遍關心的問題。
截至2013年底,全國26個省份建立了省內異地就醫結算平臺。但實際執行情況是,由于各省進程不同、新農合報銷范圍和力度也有區別,跨省即時結算僅是部分地區間點對點的探索。
全國人大代表、農民工代表朱雪芹說,國務院醫改辦最近明確,今年6月底前所有省份啟動大病保險試點工作;繼而12部委下發通知,要求15個省份100個地市開展跨省醫保費用即時結算試點,服務城鄉居民超3億人。這意味著,實現養老、醫保“卡隨人走,異地轉移”的“全國有序漫游”邁出實質性步伐。
盡管如此,“現時不同地區保障水平、繳費水平的不統一等,都依然是擺在醫保異地漫游前的一道屏障。”朱雪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