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人生中,總有一段路讓我們覺得很累,或處于人生的轉折點,或處于事業的上升期,或處于人生的低谷。我們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彷徨而又無助,只想得到一個溫暖的懷抱可以依靠,慰藉自己脆弱的心靈。可是,不累何來的實現夢想呢?當你得知被南京工業大學錄取的那一刻,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本文高考升學網為你介紹關于南京工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時間、南京工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入口和網址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京工業大學具有百年辦學歷史,是首批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全國百強省屬高校”、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江蘇省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江蘇省人才強校試點高校、國家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學校設有11個學部,28個學院,各類學生3萬余人。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一期工程4項、二期工程6項、三期項目6項,“十三五”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十三五”國家國防特色學科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39個(含覆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12個(含覆蓋),專業學位授權點(含領域)26個,本科專業(含方向)87個,跨工、理、管、經、文、法、醫、藝8個學科門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獲得A類等級(全國前2%~5%),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B+類等級(全國前10%~20%),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位列全省第一。學校在3月ESI全球綜合排名中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59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18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并列中國大陸高校第26位;2018年8月,自然指數排名中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31位;2018年8月,學校躋身“2018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領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學行列,位列全球第401-500位,并列中國大陸高校第36-51位。
1、南京工業大學專業設置
以下是南京工業大學招生信息網公布的各學院最新專業名單:
二級學院(包含專業) |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 消防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 資源環境科學 水質科學與技術))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復合材料與工程)) |
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 |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化學類(化學 應用化學)) |
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自動化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類(機械工程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車輛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能源動力類(能源動力與工程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
藥學院(藥學類(藥學 藥物制劑)) |
建筑學院(建筑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
藝術設計學院(工業設計 設計學類(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數字媒體藝術 藝術與科技)) |
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知識產權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會計學 人力資源管理)工業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程管理)) |
法學院(法學 社會工作 公共管理類(公共事業管理 行政管理)) |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漢語國際教育 英語 德語 日語) |
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類(生物工程)) |
食品與輕工學院(輕化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類(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培養))) |
數理科學學院(數學類(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嵌入式培養)) 應用物理學 工程力學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地理信息科學 測繪工程) |
城市建設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地質工程 交通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土木類(土木工程 地下城市空間工程 鐵道工程)) |
2011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 材料科學與工程 生物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海外教育學院(機械類(機械工程) 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 化工與制藥類(制藥工程)) |
2、南京工業大學比較好的專業推薦“十一五”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
江蘇省品牌專業(8個):
化學工程與工藝、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安全工程、制藥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
江蘇省特色專業(10個):
自動化、建筑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應用化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規劃、環境工程
重點學科: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
教育部特色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十三五”省重點學科:
化學、藥學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江蘇省重點學科(8個):
生物化工、工業催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巖土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發酵工程、化工過程機械
現有教職工2900余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3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5人、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8人、國家“”人選29人(其中青年千人1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4個、滾動支持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0人;中組部“”領軍人才12人、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1人;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人社部留學回國人員資助計劃1人;“十二五”“863”計劃專家委員會專家1人、主題專家組專家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9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
學校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動搖,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著力構筑并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15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住建部專業評估,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十一五”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2項。現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教材1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8部、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教材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5個、江蘇省品牌專業8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0個、江蘇省重點專業類12個(涵蓋30個專業)、江蘇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軟件類)試點專業2個、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8個。2006年學校獲得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201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獲批教育部首批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
學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設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熱管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等國家級科研機構5個,省部級研究中心2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4個。“十二五”以來,學校科研項目及成果獲各級各類獎勵205項,其中主持項目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入選2016年度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項。現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4人、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人。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堅持產學研互動發展。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南京工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蘇)基地。“十二五”以來,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9100余項,科技經費29.6億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為相關行業、江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實施全球拓展戰略,與20個國家和地區的80余所海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成立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柔性電子創新引智基地”項目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是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的“孔子學院獎學金”接收院校,與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和都柏林理工大學分別合作舉辦 “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6個;與法國勃艮第大學合作舉辦“1+2”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知名高校開展學生交流項目;現有來自10多個國家的數十名外籍專家和世界各國的三百多名海外留學生。
展望未來,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永恒主題,聚焦高水平大學建設和一流學科創建,固本強源,協同創新,奮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創業型大學。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