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江蘇高考 > 正文

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更新:2023-09-13 04:57:21 高考升學網

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人生中,總有一段路讓我們覺得很累,或處于人生的轉折點,或處于事業的上升期,或處于人生的低谷。我們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彷徨而又無助,只想得到一個溫暖的懷抱可以依靠,慰藉自己脆弱的心靈。可是,不累何來的實現夢想呢?當你得知被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的那一刻,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本文高考升學網為你介紹關于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時間、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入口和網址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中國礦業大學辦學條件和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時也是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作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辦學歷史、特色鮮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對我國煤炭能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引領和支撐作用。1960年和1978年,學校先后兩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和碩士授予權的高校之一,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學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徐州市,校園占地面積4413畝(文昌校區1555畝,南湖校區2858畝),校舍建筑面積155余萬平方米。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創辦于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焦作路礦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時也是在我國創辦最早并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并躋身于中國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從1920年代起,學校先后經歷了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的變遷。抗戰爆發,學校先遷陜西西安,再遷甘肅天水,于1938年與東北大學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北洋大學工學院在陜西城固合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后,焦作工學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陽復校,其后又幾經輾轉,遷河南鄭州、江蘇蘇州,于1949年9月遷回焦作原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將焦作工學院撥歸燃料工業部領導,1950年3月,又將新開辦的華北煤礦專科學校并入焦作工學院,并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在經歷了天津-焦作兩地辦學的短暫過渡期后,1951年2月,焦作工學院的師生員工及圖書儀器設備全部遷至天津;4月,中國礦業學院舉行成立典禮??焦作工學院的歷史宣告結束。

1952年院系調整期間,北洋大學、唐山交大、清華大學的采礦系調整到中國礦業學院,學校因此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采礦科學技術人才。1953年,為實現更大的發展,學校遷至北京,改稱北京礦業學院,成為北京學院路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文革”期間,學校遷至四川省合川縣位于華鎣山下的三匯壩鎮,更名為四川礦業學院。1978年,學校在江蘇徐州重建,恢復中國礦業學院校名并在北京學院路原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學校更名為中國礦業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1997年,經國家教委批準設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學校劃歸國家煤炭工業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并入學校,成為學校“北京校區東校園”,形成了“一校兩地三校園”的辦學格局。2000年,學校整體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其后,北京校區東校園又劃轉北京廣播學院。學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步演變為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

二、中國礦業大學錄取結果查詢入口網址

http://www.cumt.edu.cn/

三、關于中國礦業大學你必須要要知道的相關文章推薦

中國礦業大學是985嗎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985嗎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學費標準,各專業學費每年多少錢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專業排名,招生專業目錄(10篇)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宿舍條件,宿舍幾人間環境好不好(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中國礦業大學宿舍條件,宿舍幾人間環境好不好(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有哪些特色專業 附特色重點專業名單

中國礦業大學是211還是985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是幾本 學生評價怎么樣好不好(10條)

四、中國礦業大學開設專業及特色重點專業名單

1、中國礦業大學專業設置

以下是中國礦業大學招生信息網公布的各學院最新專業名單:

年份學院專業科類計劃性質
2018安全工程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理工普通類
201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類理工普通類
2018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電氣類理工普通類
2018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管理類文史普通類
2018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理工普通類
2018管理學院經濟與貿易類理工普通類
2018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國際學院土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理工中外合作辦學
2018國際學院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理工中外合作辦學
2018化工學院化工與制藥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化工學院化工與制藥類理工普通類
2018環境與測繪學院測繪類理工普通類
2018環境與測繪學院測繪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理工普通類
201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類理工普通類
2018建筑與設計學院建筑類理工普通類
2018建筑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藝術普通類
2018建筑與設計學院音樂學藝術普通類
2018礦業工程學院礦業類理工普通類
2018礦業工程學院礦業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類理工普通類
2018數學學院數學類理工普通類
2018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普通類
2018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類文史普通類
2018物理學院物理學類理工普通類
2018物理學院物理學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類理工好學計劃
2018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類理工普通類
2018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地質類理工普通類
2018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地質類理工好學計劃

2、中國礦業大學比較好的專業推薦

  • 國家級特色專業(14個):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學、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繪工程、會計學、信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材料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工方向)。

  • 省級品牌專業(15個):采礦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地質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測繪工程、會計學、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應用化學、工商管理。

江蘇重點建設學科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礦業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

采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巖土工程、工程力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機械設計及理論

五、中國礦業大學辦學成就介紹

學校的命運始終與國運的興衰緊密相聯。伴隨著歷史的風雨,歷經時代的滄桑,中國礦業大學與中國工業化進程同步發展,與人民共和國一起成長,100多年來,歷經14次搬遷、12次易名,歷經艱辛,顛沛流離,卻依然薪火相傳,弦歌不輟。在舊中國,學校把“教育英才,備物質建設之先鋒;從事研究,求吾國學術之獨立”作為歷史責任。在,學校把“開發礦業、開采光明、建設祖國、造福人類”作為神圣使命。經過一代又一代礦大人的努力奮斗,鑄就了中國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獨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學力行、求是創新、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校園精神,“學而優則用、學而優則創”的辦學理念,“勤奮、求實、進取、奉獻”的優良校風。

學校建設與發展,得到了黨和親切關懷。毛澤東同志“開發礦業”的題詞曾激勵著一代代礦大人為事業不懈奮斗;鄧小平同志親筆批示指引學校在改革開放中走上中興之路;江澤民同志來校視察學校科研工作并為我校建校90周年題詞;胡錦濤同志為我校建校100周年發來賀信;同志出席了我校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簽署兩校教育與科技合作協議。

中國礦業大學作為當今全國唯一以礦業命名的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在上級主管部門、煤炭能源行業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通過長期發展和建設,已經形成了以工科為主、以礦業為特色,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和多科性大學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開發、利用,資源、環境和生產相關的礦建、安全、測繪、機械、信息技術、生態恢復、管理工程等領域形成了優勢品牌和鮮明特色。學校設有能源、材料與物理學部、礦業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化工學院、環境與測繪學院、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數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言文化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體育學院、孫越崎學院、國際學院、職業與繼續教育部等21個學院(部)。學校另有徐海學院和銀川學院等兩個獨立學院。

學校現有58個本科專業,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十三五”省重點學科、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被評為A+,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學科被評為A-。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化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和計算機科學7個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各類教職工3100多人。在1930余名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12人,副教授747人;博士生導師384名,碩士生導師993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達70%以上。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4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6個。擁有16名兩院院士(含外聘),1名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入選“”獎勵計劃,16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4人入選國家“”,5人入選中組部“”,3人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對象,5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2人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74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5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9人獲孫越崎能源大獎,13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3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7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后”。

學校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本,致力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成果豐碩。學校以孫越崎學院為載體,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為拔尖人才培養、個性化教育建立綠色通道。建校以來,先后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33萬余名畢業生,他們當中許多人已成長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及行業發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領軍人物。2002年以來,學校先后獲8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建成1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1部教材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擁有1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和3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擁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仿真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建設了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和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先后有16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和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及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江蘇省創業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稱號。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700余人,各類碩士、博士研究生13100余人,留學生590余人。

圍繞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和國家及行業的戰略需求,學校致力于科學研究,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一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22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69項;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7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1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83項、授權專利5425項(其中發明專利1276項)。研究與發展經費快速增長,目前年均科研經費超過5億元。學校建設了完備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個其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以及低碳能源研究院和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建成了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圖書館擁有藏書280余萬冊,數字圖書789萬冊。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中國煤炭科技博物館(礦業安全博物館)每年接待社會各界的參觀者14000多人。

學校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服務行業人才培養、科技進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以校董事會為平臺大力推進社會服務,校董事會成員單位發展到121家,全面合作單位達到78家,與8個地級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14家國有大型企業共建了研究機構。中國礦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被評為江蘇省唯一的“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學校承擔了國家安監總局“十二五”期間萬名煤礦總工程師培訓任務,在煤炭行業影響力顯著提升。

學校積極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推進國際化辦學。目前,學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強的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創新高等教育國際協同模式,成立了國際學院,建設了中澳礦業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平臺,聯合10多所國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發起成立了“國際礦業、能源與環境高等教育聯盟”。在澳大利亞格林菲斯大學創辦了“旅游孔子學院”。多次成功舉辦了國際礦業科學與技術大會、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學術年會等國際性學術會議,學術交流日益活躍。

源深流自遠,行健天同功。《中國礦業大學改革與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深化綜合改革,使我校在“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匯聚世界一流學者、培養世界一流人才”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礦業大學。目前,中國礦業大學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校師生員工正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創新的工作舉措,推進學校各項事業實現科學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常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24

南京藝術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57

江蘇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1

西交利物浦大學轉專業政策

時間:2024-07-12 10:0:48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 亚洲永久精品在线看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