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擁有一支敬業愛生、潛心治學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89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70余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超過專任教師總數的88%。教師隊伍中,有國家“”領軍人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第一層次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教師等國家和省部級高端人才和專家名師68人。學校聘有國家“高端外專”人選、湖北省“”和“楚天學者計劃”等50余位知名學者,陳煥春院士、印遇龍院士和國家教學名師鄭用璉、馬勇等專家名師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學校科研優勢突出。近年來,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202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93項;出版著作、教材70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近860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800余篇;獲授權專利562項,其中發明專利145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9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級科技一等獎14項。多年來,在“大食品”領域,學校協同具有一流學科的高校,匯聚科研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聚集行業領軍企業,形成學校與科研機構、行業產業融合發展的協同創新模式,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被評為“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優秀組織單位”、“首批湖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著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學習、應用、探究、創新“四位一體”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以“常青科技文化藝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在近三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優秀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近年來,學校先后建成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每年均榮獲大批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他們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創業”的良好素質,受到社會廣泛歡迎。
學校面向世界,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意大利等十幾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系。
學校通過以黨風帶教風、以教風促學風、形成優良校風,不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黨委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黨委中心組等榮譽稱號;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數十項榮譽。
砥礪風雨,成就輝煌,武漢輕工大學始終與祖國共奮進。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秉承“明德、積學、礪志、篤行”的校訓,弘揚“敬業愛校、艱苦創業、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堅持改革創新,著力內涵發展,努力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36湖南工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24南華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1:0:26湖南工商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