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是人們一天忙碌工作后休息的幸福時光,但是總會有各種噪音影響休息和睡眠。那么2018年噪音擾民投訴電話是多少?夜間施工噪音投訴方法是什么?高考升學網整理了以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近日,廣西法制辦正在修訂的“史上最嚴環保條例”備受關注,其中關于噪聲擾民行為的限制內容更是引起熱烈討論,大伙紛紛講起了自己投訴噪聲污染的曲折遭遇。
到底多大的聲音算是噪聲污染?遇到噪音污染又該如何有效投訴?新修訂的規定對噪聲污染又有何意義呢?記者進行了采訪。
噪聲投訴五花八門
記者收集了最近兩個月投訴噪聲污染的案例發現,投訴人要么不知該向誰投訴,要么投訴到的地方五花八門不對路,或者是被答復取證困難,最后投訴都沒有效果。
陸先生一家住在橫塘路中國農業銀行旁邊,路上過往的大貨車發出的噪聲讓他們幾乎天天睡不了安穩覺。“晚上一過9點這些大貨車就出來拉石頭拉土了,這條路本來就很爛,農業銀行門口又有個大坑,每次大貨車經過就‘哐當’巨響,我孩子才幾個月大,好多次都被這響聲驚醒。這種噪聲經常持續到次日凌晨,大人小孩都睡不好覺。”陸先生告訴記者,這種情況雖然吵,但他們不知道找什么部門投訴。
同樣住在橫塘路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到桂林市信訪辦投訴,但被告知這種事要到七星區相關部門投訴,他覺得麻煩,便不了了之。
家住東安街世紀花園的李女士每天也是飽受噪聲污染之害。“我們小區樓下搞了一排商鋪給人做生意,商鋪用的都是卷閘門,經常大清早五六點鐘,或者是下午1點多鐘在那拉上拉下,發出‘吱呀吱呀’刺耳的噪聲,吵人瞌睡。最近小區里還有人每到晚上就鋸鋼筋,也是好吵。”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為此找了小區物管還有社區投訴,但都沒得用,覺得這事應該歸環保局管,她打算抽空去環保局試試。
家住普陀路的羅女士則反映,廣西師大門口之前有個“文美超市”,一個月前超市掛起大喇叭,天天開大聲音循環播放“合同到期,最后半天清貨”,吵得她一家是寢食難安。她想投訴,但該找什么部門心里也沒底,她先是打了市政熱線,被告知這事得找七星區城管,后來她經人“指導”又相繼撥打了“110”、“315”等熱線電話。投訴了一圈,折騰了半個月,也沒得到相關部門的執法結果,最后以超市自己關門才了結此事。
遇到噪聲污染該如何有效投訴?
記者發現,市民投訴噪聲污染時,選擇的部門有環保、信訪辦、市政、工商、城管、公安、社區、物業等。而記者從12369環保熱線了解到,很多人在投訴噪聲污染時存在誤區,以為只要是噪聲污染都歸環保部門管,可實際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噪聲污染分多種,不同種類的噪聲污染要到不同部門進行投訴,才能有效投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和《桂林市城市管理暫行規定》相關規定,我國噪聲污染大致分為四種,工業噪聲、建筑噪聲、商業娛樂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
其中,市民們常以為社會生活噪聲歸環保部門管理,其實是由公安機關管。社會生活噪聲包括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情況;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噪聲的情況。公安部門可對這類噪音給予警告,并處罰款。
而工業、建筑、商業娛樂等三類噪聲歸環保部門管,比如建筑單位半夜未經環保部門許可徹夜澆灌水泥施工,商業經營的KTV發出擾民的噪聲,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使用的空調器太吵擾民等,均可到環保部門投訴,或者直接撥打12369環保熱線投訴。
多大的噪聲可以投訴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不少市民對噪聲大小標準講不清道不明,這也給投訴造成了障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我國城市噪聲控制分為五個級別區域,不同區域噪聲適用不同標準。
0類:包括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位于城郊和鄉村的這一類區域分別按嚴于0類標準5分貝執行。這類區域白天聲音不得超過50分貝,夜晚不得超過40分貝。
1類:包括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該類標準。這類區域白天聲音不得超過55分貝,夜晚不得超過45分貝。
2類:包括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這類區域白天聲音不得超過60分貝,夜晚不得超過50分貝。
3類:指工業區。這類區域白天聲音不得超過65分貝,夜晚不得超過55分貝。
4類:包括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噪聲(指不通過列車時的噪聲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準。這類區域白天聲音不得超過70分貝,夜晚不得超過55分貝。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不同分貝的聲音大小,記者咨詢了中山中學的物理老師蘇志才,請他描述不同分貝的感覺:
10分貝:非常安靜的房間。
20分貝:鄉村的夜晚。
40-60分貝:正常談話的聲音。
50-53分貝:洗衣機的工作聲。
60-80分貝:10米外經過的汽車。
70分貝:約3米外的真空吸塵器;最大噪音(不產生聽力損失、睡眠障礙、焦慮、學習障礙等)70分貝以上就會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
85分貝:長期作用下會引起聽力損傷。
100分貝:一般家用音響設備的最大音量。
市民可根據這些描述對應上述五類區域噪聲標準進行投訴。
廣西修訂新規能否改善噪聲污染
桂林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5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實施,針對新法實施,廣西也在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進行修訂。
該負責人說,我國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雖然對四類噪聲對應的管理部門進行了明確,但對罰款的具體數額并未作出明確指示。自治區原來在擬定《環境保護條例》時也只是作出較粗的罰款數額規定,因此在執法時不是很好操作。
而根據正在修訂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一些噪聲污染的處罰金額被細化,比如“在高、中考期間,在考場周圍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影響考試環境活動的,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在室內違法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裝飾、裝修施工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并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居民小區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健身等活動,使用產生干擾生活環境的音響器材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等。
該負責人表示,這些噪聲污染的細項被列入,將有助于以后噪聲污染執法,改善我們身邊的噪聲污染狀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長久以來,噪聲執法最大的困難是在認定噪聲上。通常是,執法人員到現場后噪聲又沒有了,要取證得長時間蹲守。而如果要證明現場噪聲超出限定值,還得向桂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申請專業監測人員攜專業監測儀器到現場測量,因為其他人員的自行測量是無效的。所以,以往大多數執法都只是警告或勸說,真正罰款的還是少,執法效果就不是很好。而從新規的征求意見稿來看,雖然解決了怎么罰的問題,但在如何認定噪聲的程度上還有待完善,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在執法過程中還是容易引起爭議。記者陳延明
■短評
莫讓控噪法規打折扣
陸汝安
不同的人對于聲音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習慣了大嗓門講話的人,對聲音的音量也許會遲鈍一些,而習慣了安靜的人,可能連些微的聲音都會感到刺耳。
但對于什么是噪聲,以及什么區域、什么時段噪聲應該控制在多少分貝,總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取決于絕大多數人的認同,因而當然也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會有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和地區,也可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漸趨嚴。比如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公眾場合,大聲講話都有可能招致旁人的報警,但在我們這里,至少絕大多數人還習以為常;比如上個世紀90年代前的紐約也曾經是一個喧鬧的城市,而現在新的噪聲控制法規甚至規定,商店、酒吧等場所的音響聲音不能讓街道上行走的人聽見,否則的話將面臨最高2.4萬美元的處罰。
所以,廣西即將出臺“史上最嚴環保條例”來控制噪聲毫無疑問是時代的進步。在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噪聲源日益增多的今天,在人們更加重視人身權利、更加珍視自身健康的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難以忍受身邊無處不在的噪聲污染,一部對于噪聲控制更加嚴厲的環保法規,確是眾望所歸。
人們期待更加嚴厲的噪聲控制法規,也期待這個法規更加具有操作性。環保部門也好,公安部門也好,其實公眾并不在意到底哪種噪聲該哪個部門監管,而是關心噪聲出現后,不管是什么噪聲,都能得到及時的制止和處罰。反之,如果相關部門還是以難以取證等理由來敷衍公眾,制造噪聲的主體得不到應有的處罰,則再嚴厲的法規也難免大打折扣,而公眾也還會被日復一日的噪聲所煩擾。
據了解,紐約市環保部門專門成立了處理噪音污染的機構,該機構幾十位督察員不干別的,從早到晚專門處理有關噪音的投訴。只要有投訴,他們就會趕到現場,當場測試噪音分貝,對違規者開具罰單。這個事實說明,安靜的環境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管出來的。如果沒有相應配套措施,試圖靠一部法規就能祛除噪聲痼疾,恐怕只是一個美好愿望而已。
達州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7:0:12廣安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14宜賓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3南充養犬管理條例最新
時間:2024-02-26 0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