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廣東高考 > 正文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更新:2023-09-15 07:42:59 高考升學網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結果查詢什么時候出來,附查詢時間網址入口

人生中,總有一段路讓我們覺得很累,或處于人生的轉折點,或處于事業的上升期,或處于人生的低谷。我們站在十字路口徘徊,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彷徨而又無助,只想得到一個溫暖的懷抱可以依靠,慰藉自己脆弱的心靈。可是,不累何來的實現夢想呢?當你得知被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的那一刻,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本文高考升學網為你介紹關于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結果查詢時間、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結果查詢入口和網址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辦學條件和簡介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藝術學等全部13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2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2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了一大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9人( 雙聘29人)。

吉林大學珠海校區是吉林大學在珠江三角洲設立的戰略窗口。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訂《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學合作建設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協議書》。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占地5,000畝,現有吉林大學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學南方研究院、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國家地球物理探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吉林大學海洋油氣資源研究中心、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學粵港澳臺區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等9個教學、科研和管理機構。已經形成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培養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學體系、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完整高等學校功能體系。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是經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準成立,現由吉林大學與珠海市華政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合作建設的獨立學院。學校現設24個二級學院、9大學科專業集群,58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30000余名。

顧問委員會

學校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專家、科學家成立了“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顧問委員會”,指導學校的發展戰略、改革大計、品牌建設等重大問題。為建設一流獨立學院的發展戰略目標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使學校能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搶得發展先機,占領發展制高點。

二、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錄取結果查詢入口網址

http://www.jluzh.com/

三、關于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你必須要知道的相關文章推薦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是幾本 師資評價怎么樣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是幾本 學生評價怎么樣好不好(10條)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歷年高考錄取分數線統計表(投檔線)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各省錄取分數線預測 歷年文理科分數線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投檔線及各省最低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學費標準,各專業學費每年多少錢

中國獨立學院排名300強,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第一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排名2019 廣東獨立院校排名第1全國排名第2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招生計劃錄取人數及招生專業目錄(文科 理科)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宿舍條件,宿舍環境圖片(10篇)

四、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開設專業及特色重點專業名單

1、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專業設置情況

以下是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招生信息網公布的各學院最新30個專業名單:

序號專業名稱
1視覺傳達設計
2動畫
3體育教育
4漢語言文學
5廣告學
6行政管理
7工商管理
8會計學
9財務管理
10國際經濟與貿易
11金融學
12投資學
13金融工程
14物流管理
15電子商務
16物流工程
17旅游管理
18酒店管理
19日語
20朝鮮語
21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
22車輛工程
23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24自動化
2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6軟件工程
27制藥工程
28藥物分析
29應用統計學
30建筑學

2、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1金融學4.6(401人)
2國際經濟與貿易4.5(335人)
3旅游管理4.7(308人)
4英語4.6(235人)
5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4.5(223人)
6廣告學4.4(124人)
7日語4.4(120人)
8漢語言文學4.3(113人)
9會計學4.7(109人)
10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8(107人)

五、吉林大學珠海學院辦學成就介紹

師資隊伍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升。學校以吉林大學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為依托,面向全國引進優秀人才,積極培養青年骨干教師,組建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研發能力較強、德才兼備、勤奮敬業的教師隊伍。

專任教師中,43%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84%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國家級、省部級等一批高層次人才受聘為我校特聘教授。學校制定了《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教職工培訓進修管理辦法》、《吉林大學珠海學院“三個層次”人才建設工程實施辦法》、《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博士提升計劃實施辦法》、《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百人工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實施辦法》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幾年,學校榮獲了首批廣東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獎勵項目150萬資金資助, 3名教師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地方合作項目資助出國訪學,3名教師入選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4名教師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32名教師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4名教師被聘為首批“珠海特聘學者”。

辦學定位

學校遵循“十一五確保質量形成規模、十二五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發展思路,確立“綜合性、應用型、開放式、強特色、居一流”的辦學定位。

教學工作

一、專業建設

(一)專業基本情況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55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九大學科門類。其中理工科專業占比47.3%。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旅游管理、廣告學、英語、網絡工程、建筑學、金融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流管理等10個專業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特色專業)。

(二)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完善專業建設與管理,推進專業認證,加強“輔修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構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群建設和新專業申報工作。重點突出大數據、航空類專業的職業培訓、專業方向和專業建設,促進與阿里合作專業的申報工作。面向需求、優化結構形成了“一體兩翼”的專業建設格局。一主體是指現有的55個本科專業。兩翼是指航空類和海洋類專業群。按照專業認證標準,推動我校“十三五”期間專業認證工作;不斷加強新工科專業建設; 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多種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培養多元化,積極開設“輔修專業”。現共有行政管理(公務員方向)、會計學、金融學、商務英語、工商管理、朝鮮語(經貿方向)、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電子商務、金融學(創新實驗班)、廣告學(品牌傳播方向)等14個“輔修專業”。

二、人才培養

將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轉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體現企業、行業和社會需求,實施分流培養,分類指導,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滿足專業培養要求的基礎上,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為原則,增加選修課程比重,同時,將課外實踐環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各級各類競賽、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技術開發、發明專利、發表論文、社會實踐七大類,課外實踐環節要求修讀不少于4學分,最多可計入8學分,超出部分可以置換相關的選修課學分,計入畢業總學分。

三、質量工程項目

在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中,對項目的建設實行動態管理,按時對項目實施中期檢查和結項驗收。側重省級項目的建設與持續發展,引入校外專家組織結項驗收的同時,加強對潛在項目的前期培育和優秀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堅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的建設。

2018年校級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立項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精品資源共享課、協同育人平臺、精品教材培育項目、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個10大類共67個項目。

四、教學成果獎

2017年評選出校級教育教學成果21項,并在此基礎上推薦5項成果申報廣東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一項獲一等獎。我校曾榮獲廣東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

科學研究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統籌推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師資隊伍建設及建設資源的優化配置,緊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產業結構,結合學校辦學實際,不斷凝煉特色學科研究方向,打造學校優勢特色學科,提升為區域社會經濟服務的能力。學校每年投入專項資金用于科學研究及學科與平臺建設。現擁有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生物工程、建筑學等3個省級重點學科,車輛工程、應用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3個學科為珠海市優勢學科,校級重點學科10個。在目前廣東省重點學科建設中,學校居于民辦高校首位。自2014年始,學校與吉林大學在金融與工程領域的金融、機械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化學工程、制藥工程及生物工程等7個專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教學管理及畢業答辯等培養的全過程在學校進行。2017年,學校與葡萄牙米尼奧大學簽訂聯合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博士研究生協議,并與韓國南首爾大學簽署中韓醫療翻譯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

學校現有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珠海分實驗室、廣東省中小企業生物醫藥(技術)服務示范平臺、廣東省中小企業化學工程與材料公共服務平臺、珠海市工業設計及模具制造技術公共實驗室、珠海市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珠海市新型給藥系統重點實驗室、珠海文化理論研究基地、珠海橫琴創新發展研究基地、珠海溫泉產業與文化研究基地、珠海市健康城市研究基地、珠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研究基地、珠海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珠海市保稅區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福祉聯合研究中心、海洋彈性建筑研究中心、韓國語研究中心等各類各級科研平臺59個。建有珠海市吉珠中小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珠海吉達訊儲能技術研究院等兩個具有獨立法人的新型研發機構。2016年,學校梁艷春教授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學校獲得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2017年,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指定為“一市一高校海洋經濟研究支持體系建設高校。2018年1月,學校與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面向珠海海洋經濟發展需求,共同開展智慧海洋、海洋經濟、海洋環境保護與利用、海洋生物制藥、海洋高端裝備制造、濱海旅游與港口物流等領域研究,推動珠海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2018年6月,與歐洲科學院院士院士、意大利特倫托大學教授Fausto Giunchiglia簽訂合作協議,建立Fausto Giunchiglia院士人工智能研究室,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深度開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領域合作研究,搭建集社區醫療、智能家居、健康養老、遠程教育、互動娛樂、安全防護等功能的數字智能多媒體系統服務平臺,提升科技服務社會能力。

近5年來,學校科研可支配經費總額1億多元,承擔外來各類各級科研課題600余項,其中企事業單位委托開展的技術攻關、人才培訓、政策咨詢等課題2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800多篇,其中被SCI、EI、SSCI、CSSCI等檢索的高水平論文500余篇;取得專利129項,取得軟件著作權47項;被政府、大型企事業采納研究報告27份。為企業提供產品質量提升、前沿技術支持、產品創新研發、設備共享等技術創新以及人才培養、咨詢、業務培訓等社會服務。目前已為廣東省及珠海市380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6000次檢測服務,幫助企業解答疑惑。為本地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0 余項,創造經濟價值20多億元。

圖書館介紹

圖書館共八層,建筑面積合計54000平方米,館藏圖書294萬余冊,擁有中國知網、超星學術視頻等多種數字資源,并與吉林大學建立了文獻資源信息共享關系,與金灣區文化館(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圖書館等單位建立館際合作關系。每周開館時間108.5小時,年均接待校內外讀者百萬人次。

圖書館秉承“讀者至上、文明傳承”的精神,以“智慧與服務”為館訓,承擔著閱讀推廣、文化傳播、信息素養教育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多項職能。擁有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巾幗文明崗”、珠海市金灣區信息素養教育基地等多層面的學術平臺。每學年推出的“世界讀書日”、“新生文化節”等活動,每周開展的“圖書館1小時講座”、電子數據庫操作培訓、讀書沙龍等工作(分別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數據庫培訓師以及圖書館學科館員等參與主講),已成為卓有成效的文化品牌,起到了春風化雨的育人效應。圖書館還不定期舉辦特定主題書展、書法作品展、繪畫作品展和畢業生設計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此外,作為高校圖書館,其社會化服務工作亦成效顯著。聯合珠海市中小學校,先后開展多場“手牽手,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人文素養教育活動,在中、小學生心中傳播愛閱讀、愛生活的理念,廣泛發揮服務育人的社會職能。

設施設備

學校擁有一流的本科辦學條件,依山傍海,占地面積2421畝,建筑面積59.2萬平方米,包括4棟教學樓,40棟學生公寓,12棟教師公寓,以及圖書館、實驗樓、體育館、高爾夫球場等。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教學行政用房近2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4棟共9.2萬平方米,圖書館5.25萬平方米,實驗樓和機電實訓樓共3.4萬平方米,為化工與新能源材料學院、藥學與食品科學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實驗室所在地;五環體育館和游泳館共1.1萬平方米。此外,學校現有標準足球場2個、五人足球場2個,標準田徑場1個,室內外籃球場地23個,室內外排球場地4個,室內外網球場地6個以及乒乓球館、健身房等。學校生活設施完善,2個大型食堂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學生公寓40棟,有3萬多張床位,4人標準間,設有空調、電腦桌、電話、網絡接口、電風扇、飲水機、獨立衛生間、太陽能淋浴等設備。

國際合作

學校大力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根據“立足港澳臺、穩固亞洲,突出歐美澳”的發展戰略,目前,學校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瑞典、瑞士、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香港、臺灣、澳門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校建立交流關系并開展實質性合作,其中包括美國邁阿密大學、猶他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麥考瑞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奧塔哥大學、韓國高麗大學、韓國慶熙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韓國東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臺灣“中央”大學等14所全球500強高校。

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為區域經濟服務的辦學思路,學校大力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鼓勵學生赴國(境)外學習深造。據統計,學校與境外高校或境內涉外機構簽署各類合作協議與備忘錄150多項,提供涉外項目160多個。至今,學校總計選派了近3000名學生赴國(境)外留學、交流,平均每年約選派300-400人赴國(境)外留學、帶薪實習或文化體驗,每年提供公費留學名額100多個;教師赴外交流累計達160多批次,近300人次;累積引進270多人次境外專家來我校任教、講學、開展講座等;成功舉辦18次國際(雙邊)會議;2009年春季學期至今已有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瑞典、葡萄牙、愛爾蘭、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俄羅斯、委內瑞拉、日本、韓國、朝鮮、泰國、菲律賓、也門、約旦、尼日利亞等21個國家的近1300人次留學生來校學習、生活。

借助優質的國際化資源平臺,學校大力培育特色項目,積極創新中外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學校先后在金融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英語、酒店管理等6個專業組建2+2中外雙學位項目專班,聚集優質的師資資源、課程資源、國際項目資源,直接對接世界QS排名第82位的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世界QS排名第240位的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旨在培養專業能力突出、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立足于開放式辦學的總體發展思路,學校將繼續拓展國際化平臺,大力推動教師國際化、學生國際化、課程國際化、科研國際化的發展,努力實現學校國際化辦學的新突破。

校園文化

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學校經常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術大師和吉林大學本部的名師來校進行高水平的學術講座、專題報告;馬云、王石、白巖松、魯豫、俞敏洪等多位社會名流和同學們面對面交流,極大地開闊了學生們的學術和社會視野。學生在感受濃郁校園文化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并推動著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學校致力于加強文化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國學院建設已經進入施工階段,國學院將以接續文脈、傳承文明、弘揚國學、立足當今、走向未來為辦學思路。

院士講座

為塑造學校的學術品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術氛圍,提升校園文化知識層次,提高學生文化修養和學術品位,自2006年秋季學期起,我校開始舉辦 “科技大師系列講座”,每周邀請一位院士來校講學,迄今已有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學院和國際宇航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的97位院士光臨,并主講了142場講座,極大地開闊了師生的學術視野。“院士林”里,院士們手植的紅木棉枝繁葉茂,與“校友林”、“國際合作林”、“校企合作林”一道為校園增添了亮麗的風景。2013年9月,以科技大師系列講座為引領的講座體系建設成果經學校推薦,參加廣東省2013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榮獲三等獎。

學生獲獎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大學生科技、文化、體育及其它專業類比賽,近四年來共獲得各類獎項1530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達580項,省級741項,市級209項。近年來,我校組織學生參加了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學院獎、全國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遠華杯”全國大學生會展創意大賽、“商驕”商務英語演講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多項國家、省、市級別的學術科技類、文化藝術類、創新創業類競賽,學生們在競賽中頑強拼搏、努力進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別是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以來學校高度重視,每年投入近百萬經費組織學生團隊參賽,學生團隊在第一至第三屆榮獲全國總決賽銅獎3項、廣東省分賽銀獎5項,銅獎12項獲獎數量位居同類院校第一位并連續三屆榮獲優秀組織獎,為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校企合作

學校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長期堅持開放式辦學,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和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目前,學校已經與社會各界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與不同行業的1000多家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實行校企合作辦學,努力實現優勢互補,推動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培養應用型人才,盡全力促進學生就業。2017年學校被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認定為“中國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2018年6月,學校與阿里云、慧科集團簽訂共建阿里云大數據應用學院合作協議,立足珠海市、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以云計算、大數據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深化產教融合要素,形成產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構建“面向科學前沿、行業產業、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模式,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大數據技術人才,為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信息產業高速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學校注重加強對實習教學環節的管理,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借助于實習基地提供的良好平臺和實習、實踐指導教師的直接引導,實踐教學環節得以更加順利地開展,在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同時,顯著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政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生產實習基地,構建了優質資源共享、教學與生產銜接、學校和社會協同實踐育人的新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社會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在合作研發環節,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的融合度,打開了校企合作的新局面,“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的合作機制得以建立。在信息資源、知識資源、智力資源和財富資源等方面,均體現出優勢互補的良好態勢,校企雙方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學校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功能有效地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協同效應逐步凸顯。2017年,我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為97.94%,就業環境和平均起薪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了明顯進步。

就業狀況

學校十分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2010年學校被評為“廣東最具就業競爭力獨立學院”,2013年在廣東省教育廳就業督察評定中獲評優秀,2015年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評選為“廣東省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在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評比中榮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獎”,2016年榮獲新華網全國“就業典型高校”。畢業生就業遍布全國各省市及港澳地區,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每年75%以上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企事業單位工作。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廣東警官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13

廣東警官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4

華南農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0

廣東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2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色综合99久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 在线观看AV网址入口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