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1302人,其中具有正高、副高職稱教師38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00多人,兼職博導、碩導6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國優秀教師2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省揚帆計劃緊缺人才及高層次人才、特支人才等28人,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7人,省高校創新團隊3個,有一批教師獲得南粵優秀教師、省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勞動模范等各類榮譽稱號。聘中國科學院宋振騏院士為學校“雙聘院士”,另聘中國工程院胡永康院士、金涌院士、劉尚合院士、薛群基院士,中國科學院陳新滋院士,以及“”“珠江學者”及“國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石化集團公司及其所屬公司和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境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100多人擔任學校客座教授。
學科專業
設有16個教學單位,開辦有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法學、歷史學、藝術學九大學科門類,48個本科專業,其中理工科專業34個,占比70.83%。擁有3個省級優勢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4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化學工藝、環境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工程與工藝),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試點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省級試點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1個省級重點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6個省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化學),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環境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法學、能源與動力工程),2個省級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4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科學研究
學校注重科研平臺培育和建設,擁有1個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石化裝備故障診斷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廣東石化裝備安全技術協同創新發展中心),11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產業集群技術研發平臺,1個省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5個省高校工程技術開發中心,1個省級國際暨港澳臺合作創新平臺,1個省級石油化工技術公共服務示范基地,1個省級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基地,1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2個市研發中心,15個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市級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1個市級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與企業共建 “廣油——美聯新材料研究院” “廣油——豐能高新技術研究院” 等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成果快速轉化平臺。
近三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科技專項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0多項。獲廣東省科技獎、廣東省環保科技獎、茂名市科技獎、茂名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勵60多項,獲專利授權300多件。
國(境)外合作
近年來,學校加強與國(境)外高校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及港澳臺地區約30所高校或政府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對外辦學交流合作面拓展到歐、亞、美、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合作內容包括學術交流、學生交換及師資培訓等項目,選拔學生以“3+1”或“3+2”等模式到國(境)外合作院校留學。從7月起,學校面向世界各地招收留學生到校接受本科學歷教育,或學習漢語及中國歷史文化。
發展遠景
當前,學校緊抓國家高等教育和石油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充分依托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三大石油石化央企共建學校這一重要平臺,大力實施“創新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三大戰略,積極推進“創新強校工程”,努力建設石化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學。
廣東警官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13廣東警官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4華南農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0廣東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