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廣東高考歷史(歷史+不限)類考生上廣東海洋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50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6640名,招生錄取人數為32人;
2、2022年廣東高考歷史(歷史+不限)類考生上廣東海洋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51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598名,招生錄取人數為157人;
3、2021年廣東高考歷史(歷史+不限)類考生上廣東海洋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51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6709名,招生錄取人數為91人;
4、2022年廣東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類考生上廣東海洋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51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9669名,招生錄取人數為892人;
5、2021年廣東高考物理(物理+化學)類考生上廣東海洋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需要49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37732名,招生錄取人數為113人;
1、2022年廣東海洋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32 | 506 | 3664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157 | 510 | 3359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8 | 511 | 3336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4 | 514 | 3094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902 | 515 | 3060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302 | 520 | 2735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歷史 | 歷史+(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23 | 527 | 23324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學 | 本科 | 550 | 499 | 14363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85 | 506 | 132361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113 | 507 | 13222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416 | 508 | 13004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23 | 509 | 12834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70 | 510 | 12733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276 | 512 | 12438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48 | 513 | 12187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436 | 513 | 121804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10 | 514 | 120163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892 | 515 | 11966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44 | 520 | 111613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0 | 521 | 11039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50 | 523 | 10735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9 | 524 | 106114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549 | 525 | 10401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32 | 529 | 9897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0 | 534 | 9132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40 | 536 | 8939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74 | 541 | 82737 | 省政府 |
2、2021年廣東海洋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91 | 519 | 3670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32 | 520 | 3592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本科 | 55 | 522 | 34243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8 | 522 | 34391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 本科 | 332 | 523 | 33907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不限 | 本科 | 1068 | 523 | 33934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歷史 | 歷史+(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26 | 539 | 24217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和生物學 | 本科 | 600 | 484 | 15638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113 | 497 | 13773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363 | 498 | 13670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 | 本科 | 183 | 501 | 131947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89 | 503 | 129225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198 | 505 | 12709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296 | 506 | 125816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83 | 507 | 124067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70 | 507 | 12371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210 | 509 | 12089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016 | 512 | 117341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826 | 515 | 11388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學或生物學) | 本科 | 10 | 515 | 11332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思想政治 | 本科 | 14 | 515 | 113617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40 | 519 | 10836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生物學或地理) | 本科 | 35 | 520 | 10610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30 | 531 | 92640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140 | 532 | 90712 | 省政府 |
廣東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530 | 533 | 89973 | 省政府 |
3、2020年廣東海洋大學在廣東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數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廣東 | 2020 | 理科 | - | 本科 | 6129 | 484 | 125938 | 省政府 |
廣東 | 2020 | 理科 | - | 本科 | 80 | 497 | 11062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0 | 文科 | - | 本科 | 1525 | 510 | 35539 | 省政府 |
廣東 | 2020 | 文科 | - | 本科 | 40 | 510 | 35928 | 省政府 |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位授權體系的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的前身是創建于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她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產教育的發端,幾經遷徙之后升格發展成農業部直屬的湛江水產學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辦學歷史的湛江水產學院和39年辦學歷史的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實質性合并組建湛江海洋大學。2001年12月,湛江氣象學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學。2005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學校在祖國大陸南端兩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湛江市和陽江市辦學,校園環境優美,依山伴水,綠樹長青,鳥語花香,是莘莘學子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學校面向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2萬人。位于湛江市的湖光校區(校本部)、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三個校區占地面積4892畝,分別位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湖光巖世界地質公園東側、霞山區解放東路40號、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濱大道中5號。設有水產學院、海洋與氣象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濱海農業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海洋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學院、海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政學院、外國語學院、中歌藝術學院、體育與休閑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9個學院。位于陽江市的陽江校區總規劃用地面積3500畝,首期建設項目用地512畝(2021年6月已建成),位于陽江市江城區羅琴路1號,西靠陽江八景之一的羅琴山,南臨風景優美的石河水庫。設有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商學院等5個學院。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堅韌不拔 自強不息”的海大精神,實施“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戰略,立足廣東,面向南海,輻射全國,以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人才培養為中心、師資建設為關鍵、教育質量為生命線,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富有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服務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華南地區海洋人才培養的搖籃,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一直得到黨和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1997年1月原楊尚昆在為海洋大學校牌揭幕時高興地說:我們國家很需要這樣一所大學。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廣東省委書記謝非、李長春、張德江和汪洋均對海大在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方面寄予厚望。2014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蒞校視察時指出,廣東海洋大學要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強化內涵發展,全面提高辦學質量,辦一流學科、一本院校,努力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2018年5月,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湛江調研時指出,湛江還有廣東海洋大學等科技研發力量,在海洋資源創新開發方面獨具優勢,要用好這些重要創新平臺,把它們作為創新發展的主陣地,打造成為創新發展主引擎,為湛江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新動力。學科專業齊全。學校現有“水產”“海洋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三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和6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水產一級學科、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二級學科被列為“攀峰重點學科”,海洋科學一級學科被列為“優勢重點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農業經濟管理3個二級學科被列為“特色重點學科”。有“水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海洋科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共14個領域);“水產”“海洋科學”和“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全國排名分別為第6、9、24名,廣東排名分別為第1、2、3名。有81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15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1個廣東省重點專業、9個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3個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2192人,其中專任教師1567人、副高以上職稱人員762人、博士學位者605人;博士生導師79人、碩士生導師339人;特聘院士2人;雙聘院士1人;入選中科院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
廣東警官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13廣東警官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4華南農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0廣東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