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協警改革最新消息
警力不足,招協警;案件少時,辭協警。現實表明,招來招去,辭來辭去,協警,依然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公安力量。
怎么辦?丹鳳縣公安局大膽改革,實行勞動合同制招聘協警。
多年來,公安機關招聘協警都是臨時性的,各單位警力不足時自行招聘一批,過一段時間案件少了或是單位領導換了就有可能被清理辭退。這些“臨時工”大多工資待遇較低,且沒有“三金”保障,人員流動性大、素質參差不齊,沒有應有的社會地位,更談不上法制化、規范化發展。然而,多年來的現實表明,這支協警隊伍無論是招來招去,還是辭來辭去,依然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公安力量。
正值“公安改革”之年,面對協警隊伍建設現實存在的問題,如何建立政府出資保障、公安使用管理的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模式,是今年公安工作重點推進的“八項改革”之一。
4月中旬,記者來到丹鳳縣公安局采訪,實地探尋該局招聘協警實行勞動合同制管理帶來的新啟示、新經驗,傾聽廣大協警人員的心聲和期盼,試圖破解協警隊伍這支不可或缺、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公安隊伍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規范化建設的必要途徑。
當協警也能光榮退休了
協警劉明亮很幸運,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在交警隊當了10年協管員,2012年按照縣上實行的《合同制》招聘辦法,他被招聘為勞動合同制協警。劉明亮頗為感慨地對記者說:“在交警隊干了那么長時間,沒有歸屬感;現在,當協警能光榮退休了,說給親戚朋友有體面、有尊嚴了”。
提到協警,一些人包括協警自己都認為他們是“臨時工”,雖然不很確切,但記者從省公安廳和榆林、延安、銅川等地公安機關了解的情況看,招聘協警確有臨時性質,缺乏法律保障,招聘條件、工資待遇沒有統一標準,每月工資拿得少的八九百元到1000多元,拿得多的有2000多元,“三金”保險大多沒有保障。招聘的協警大多從事交通協管員、巡邏協管員、室內文秘及駕駛員等崗位工作,他們均沒有警號、警銜、執法權,在親戚朋友面前不敢亮身份。
“這幾年,我們局招聘協警統一實行勞動合同制管理后,進人渠道暢通多了。”丹鳳縣公安局局長李志學如是說。據他講,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丹鳳縣公安局為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在社會上招聘了一批交通協管員、治安聯防隊員等協輔警,后來又進行了清理。可是,面對警力不足的現狀,又重新招聘,來回折騰好幾次,一任領導一個政策,那些被清理回去的協警很有意見,有的鬧事上訪,造成很多遺留問題。
6年前,為有效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丹鳳縣公安局提出建議將招聘協警納入縣政府統籌安排,對此,丹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經充分論證出臺了《聘用勞動合同制管理》相關辦法,為公安機關招聘協警亮了綠燈,變自發性、階段性招聘,為統一、規范管理。2009年1月,丹鳳縣人社部門從退伍士官和警校畢業生中首次招聘了10名勞動合同制人員當協警,至2015年6年間,縣上先后為縣公安局招聘協警197名(其中解決遺留協管員20余名),年均招聘30人左右。到2015年底,該局現有正式在編民警196名,實有在崗協警169人,警力占到全縣總人口的萬分之六點三,但仍遠低于公安部萬分之十四的標準。
目前,該局協警與在編民警的比例為0.86:1,其中73%的協警奮戰在一線基層單位,與正式民警一起承擔著巡邏防范、安全保衛、調解糾紛、交通管理、服務群眾等各項工作,有力減輕了民警繁重的工作壓力,大大緩解了警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