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經公布了各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規定,《規定》明確了各項高考加分、降分投檔照顧政策,以及優惠分值。由于各省市在高考加分項目、高考加分條件等要求上也有區別,大學高考網為大家整理了各省市高考加分政策,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每個省份具體照顧政策如下:
照顧對象的錄取:
1.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2.下列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
(2)臺灣省籍考生;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3.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該政策僅適用于北京市屬高等學校招生錄取。
4.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和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或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5.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6.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7.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8.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同時符合多項高考加分條件的考生,不作累計加分,只取最高一項分值作為考生附加分投檔。
各區高招辦和高級中等教育學校應于4月中旬開始分別在區高招辦網站和校園顯要位置公示照顧對象名單,公示信息要保留至8月底。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將于6月上旬開始公示全市照顧對象名單。
根據教育部和天津市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有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分數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加分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
( 1)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增加 10 分投檔。
(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增加 20 分投檔。
( 3)烈士子女,增加 20 分投檔。
( 4)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增加 10 分投檔。
( 5)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天津市屬高校時,增加 5 分投檔。
凡符合加分投檔條件的考生,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核、市區校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 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 必須按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交驗相應的證件、證書,由區招辦負責將相關證明材料裝入考生紙介質檔案。
10.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 20 年的軍人的子女, 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 10 年的軍人的子女, 在飛或停飛不滿 1 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 從事艦艇工作滿 20 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 15 年的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 5A 級青年志愿者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現役軍人子女報考軍隊院校的,可以由高校在投檔比例范圍內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 2018〕年 27 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人員及其子女報考高校,按照《應急管理部教育部關于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 2019〕 37 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9.少數民族預科班只錄取有預科專業志愿的少數民族考生,如在本批控制分數線上錄取不滿額,可適當降低分數投檔錄取,本科預科班錄取分數不低于本科相應批次各有關高校調檔分數線以下80分,專科預科班錄取分數不低于專科批次各有關高校調檔分數線以下60分。
10.民族班只錄取有民族班專業志愿的少數民族考生,民族班錄取分數不低于相應批次各有關高校調檔分數線以下40分。
11.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退役的殘疾軍人,參加高考并達到有關高等學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普通高校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12.獲得省級、市級表彰的見義勇為人員以及因見義勇為死亡或者致殘人員子女報考遼寧省屬、市屬高校,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3.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4.喀左、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新賓、清原、鳳城、岫巖、寬甸、北鎮、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雙語”教學的民族中學畢業的朝鮮族和蒙古族考生,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5.烈士子女考生,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16.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17.消防救援人員及其子女報考普通高考參照教育部關于軍人相關優待政策執行。
18.同時符合兩種以上加分投檔政策的考生,不可兼得,只能享受其中分值最高的一種。
凡符合第12條、第13條、第15條(不含公安烈士子女考生)、第16條有關情形的考生,必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省地校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符合第14條有關情形的考生,由省招考辦根據考生所填寫報名信息和有關條件篩選考生提供給有關部門審核,經省地校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符合第15條中的公安烈士子女考生,由公安部人事訓練局確認符合條件的考生名單。符合第17條有關情形的考生,由應急管理部有關部門確認符合條件的考生名單。
39.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0.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1.烈士子女考生,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1)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
(2)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
4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1)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
(2)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子女;
(3)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
(4)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
(5)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
(6)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
(7)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
44.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達斡爾、蒙古、錫伯、俄羅斯族考生,在報考黑龍江省屬院校時,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5.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數民族考生,在報考全國院校時,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6.在自治縣、民族區、民族鄉鎮且學籍在戶籍所在縣的高級中等學校的少數民族考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在報考全國院校時,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7.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按照公安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消防救援人員及其子女按照《應急管理部 教育部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2019〕3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上述各項照顧政策分數不累加,同時具備多項照顧條件的考生,由本人確定其中一項。如果高校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降分錄取,照顧分數不順延。凡符合照顧錄取政策的考生必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省地校三級在網上予以公示,未經公示的考生不能享受照顧政策。
(七)下列考生在錄取時可以享受增加分數或降低分數投檔照顧:
1.烈士子女,其高考成績總分低于高校調檔分數線20分以內的,可以向高校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2.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3.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其高考成績總分低于高校調檔分數線10分之內的,可以向高校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八)同一考生若符合上述多項增加分數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復計算。
各報名點及相關單位要加強對享受分數照顧考生的資格審查工作,認真審驗各種證明材料。
(九)下列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高校應優先錄取。
1.退出部隊現役的;殘疾人民警察。
2.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
3.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線的。
4.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十)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按照公安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報考高校,按照應急管理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2019〕3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1.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錄取時將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分投檔(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加分投檔條件時,只可享受其中最高分值一項),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錄取時可加5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錄取時可加10分投檔。
(2)烈士子女,錄取時可加10分投檔。
(3)少數民族考生,報考省屬高校,錄取時可加3分投檔。
(4)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錄取時可加10分投檔。
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軍人的子女,殘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公安民警子女,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受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級以上部門表彰的見義勇為人員或其子女,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考生。
符合《應急管理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2019〕37號)規定的優待對象范圍的考生,可享受相關優待措施。
申請享受以上照顧政策的考生名單,須由考生所在學校(或單位)、縣(市、區)、市招辦進行公示無異議后,方可報省教育考試院等有關部門審核,審核通過的名單經再次公示無異議后方為有效。
3.根據我省08高考方案及其完善微調辦法的有關規定,以及《省教育廳關于對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方案作出部分調整的通知》精神,參加2018年及以前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必修科目測試的應屆高考考生,凡符合下列規定之一,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具體規定如下:
(1)對第一次參加必修科目測試,且技術科目測試合格(含技術科目補考合格,下同)的文科類或理科類考生,每1門必修科目成績達到A級,在劃線前加1分計入統考成績;如4門必修科目成績均達到A級,且技術科目測試合格,在劃線前獎勵1分,即加5分計入統考成績。
(2)不兼報文科類或理科類的體育類、藝術類考生,第一次參加必修科目測試,且技術科目測試合格,每1門必修科目成績達到A級,在劃線前加1分計入統考成績;如4門及4門以上必修科目成績達到A級,且技術科目測試合格,在劃線前加5分計入統考成績。
(3)兼報文科類或理科類的體育類、藝術類考生,在參加文科類或理科類專業錄取時,除兩門選修科目以外的4門必修科目,如在第一次參加學業水平測試取得A級的,且技術科目測試合格,其獎勵分數參照文科類或理科類考生的政策執行;在參加體育類或藝術類專業錄取時,其獎勵分數參照不兼報文科類或理科類的體育類、藝術類考生的政策執行。
第3條規定的政策性獎勵分可與第1條規定的照顧分值累計。從起,對參加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必修科目測試的考生(即參加2020年及以后高考的考生)取消“見A加分”政策。
4.在綜合素質評價中,考生“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單項達到A級且其他三項均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錄取;均為D級的,高校可以不予錄取。
(七)符合有關高校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錄取報名條件的,可參加相關類型的招生錄取。
(八)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僅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40.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戰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以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20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以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民族鄉(鎮)、民族村的少數民族考生(以戶籍為準);
(2)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42.根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的《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自治條例》有關規定,對戶籍在景寧畬族自治縣,且在當地完整完成高中階段教育的非少數民族考生,報考浙江省所屬高校,可以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加3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3.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參加高考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當予以優先錄取。
見義勇為犧牲或致殘人員的子女、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散居地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情況下優先錄取。
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44.符合加分條件的考生須在網上報名時申請政策加分,填寫《政策加分考生登記表》,并在現場辦理報名信息確認時,向報名確認地考試招生機構提供加分項目的有關證件或材料。
45.加分考生資格實行主管部門審核負責和教育考試機構集中公示制度。少數民族加分考生資格審核由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部門負責,“三僑一臺”加分考生資格審核分別由僑務、臺務管理部門負責,退役軍人和烈士子女加分考生資格審核由退役軍人事務管理部門負責。
經縣(市、區)、市和省相關主管部門審核或認定測試通過的符合加分條件的考生,須分別在考生所在中學(或單位)、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或考試招生機構網站公示,并在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門戶網站上集中公示。公示具體要求按《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審核及公示工作的通知》(浙教試院〔2010〕32號)規定執行。審查通過且公示無異議的考生,由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負責將加分值加入考生總分或在相關院校錄取時加入總分。未經公示的考生不得享受相關項目加分。
同時符合多項加分條件的考生,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加分,不得累加。
46.少數民族本科預科班、民族班生源不足時,經學校申請,最低可降至普通類第三段線,專科預科班可在第三段線下降不超過60分,專科民族班可在第三段線下降不超過40分。
35.下列考生,經審核認定公示后,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分數投檔。同一考生符合多項條件的,只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
(1)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考生,可加20分;
(3)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考生,可加10分;
(4)經省政府批準的民族鄉(貴溪市樟坪畬族鄉等8個民族鄉)和按照法定程序批準且經省有關部門向社會公示的民族村(鉛山縣陳坊鄉長壽畬族村等82個民族村)的少數民族考生,可加5分;
(5)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可加5分。
36.凡符合第35條有關情形的考生,必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省地校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考生應按有關文件規定辦理申報手續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各有關單位出具證明均不得弄虛作假,違者取消考生的錄取資格,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凡符合第35條有關情形的考生,省教育考試院將于6月30日前集中在“江西省教育考試院網”上公示。
37.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等學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按照《應急管理部 教育部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2019〕3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38.文理類,在各批次院校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在控制分數線上投檔不滿額的院校,可在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內,對征集志愿填報該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檔,由高校擇優錄取。藝術、體育類專業,在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檔錄取時,不降低初次劃定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含專業合格線和文化控制分數線),經教育部批準可自主劃定本校藝術類本科專業高考文化成績錄取控制分數線(簡稱自劃線)的高校(當年被取消自劃線資格的高校除外),在使用專業校考成績錄取江西省考生時,舞蹈表演、表演(戲曲方向)專業依學校申請,經江西省教育考試院批準,可適當降低文化分數要求,按照江西省劃定的相應藝術類本科文化線下20分進行投檔。
39.根據教育部教民廳〔2003〕2號文件規定: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的錄取由招生學校于本校本(專)科同批次錄取。少數民族本、專科預科和民族班錄取標準不得低于各有關高校在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本、專科和本科相應批次投檔分數線以下80分、60分和40分。少數民族考生民族成份確認工作按照《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公安廳關于進一步規范我省少數民族高考考生確認、統計及報送工作的通知》(贛民宗字〔2017〕87號)執行,凡未按程序申報審核并公示的考生不予投檔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班。
40.部分高校招收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保送生以及自主選拔錄取等特殊形式的招生辦法,按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我省從2005年起已取消省級優秀學生保送資格。已被保送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文化統考。
41.招收直招士官按有關規定執行。
42.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下列考生可在統考成績總分基礎上加20分投檔;達到高校投檔條件的,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
46.下列考生在統考成績總分基礎上加10分投檔,達到高校投檔條件的,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
(2)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僑眷(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居住在本省的眷屬可參照執行;入選國家“”和省“”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的中國籍子女,參照此條執行)。
47.少數民族考生可在統考成績總分基礎上加5分投檔,達到高校投檔條件的,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8.第45條、第46條、第47條加分規定不累加計算,即同時享受兩種以上可以加分投檔的考生只按加分較多的一項計算,最多不超過20分。符合以上加分規定的考生,須經過本人申報,省、省轄市、縣(市、區)招辦審核并逐級公示后方予認可。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
49.下列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由高校優先錄取:
(1)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
(2)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3)農村戶籍的獨生子女;
(4)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分數投檔。同時符合多項情形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
1.烈士子女增加20分投檔,由高校決定是否錄取;
2.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增加10分投檔,由高校決定是否錄取;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增加5分投檔;
4.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戰區(原大軍區)(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增加10分投檔。
符合上述照顧項目的考生,必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
第四十八條 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第四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1.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
2.殘疾人民警察;
3.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
第五十條 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第五十一條 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第五十二條 所有照顧政策只適用于本科二批及以上批次的文史類、理工類考生。照顧政策中的“同等條件”涉及高考成績的,在梯度志愿模式下,考生總分相同即為同等條件;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位次相同方為同等條件。
按照《自治區招生工作委員會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寧招委〔2015〕3 號)和《自治區招生工作委員會關于調整和規范普通高考錄取政策的通知》(寧招委〔2018〕11 號) 規定,今年我區執行下述錄取照顧政策:
4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 增加 10 分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除回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以戶籍為準,凡有民族成分變更軌跡的,以當地宗教局審核結果為準);
(2)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以自治區僑辦、臺辦出具的證明原件為審核依據);
(3)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以部隊頒發的退役證明和當地民政 部門出具的自主就業證明原件為審核依據)。
4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考生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 增加 20 分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1)回族(以戶籍為準,凡有民族成分變更軌跡的,以當地民族宗教局審核結果為準);
(2)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含) 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以立功證書原件和立功所在單位審批機關出具的證明原件為審核依據);
(3)烈士子女(須縣級以上民政部門出具證明原件,軍人烈 士子女以寧夏軍區政治工作部出具的證明原件為審核依據)。
45.具有固原市(含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和紅寺堡區、鹽池縣、同心縣、海原縣(以下簡稱“山區”)戶籍和高中學籍,且高級中等階段教育在山區學校(含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寧夏育才中學)的山區漢族考生、山區除回族以外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山區回族考生報考區內普通高校的,向該 志愿院校投檔時,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 10 分、20 分、30 分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46.行政區劃調整后原隸屬上述山區縣(區)的喊叫水、興 仁、徐套、蒿川四個鄉(鎮)戶籍的考生,可參照第 45 條規定執行。凡戶籍已經從山區遷入川區縣(市、區)的自治區內政策性 移民子女,從本人及其監護人搬遷到川區當年 5 月 31 日計算,
六年內(含當年)報名參加高考的,可參照第 45 條規定執行。移民子女考生身份及搬遷時間的認定,以遷入縣(市、區)扶貧(移民)主管部門根據搬遷移民電子花名冊出具的證明為準。
47.同時符合第 43 條至第 46 條規定中兩項(含)以上錄取照顧政策的考生,只能取照顧分值最高的一項予以照顧,不得累加。
48.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軍人的子 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 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 20 年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 10 年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 1 年或者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 20 年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 15 年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線的,應予優先錄取。
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的子女報考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 知》(公政治[2018] 27 號)有關規定執行。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報考高校,按照《自治區應急管理廳 教育廳 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寧 應急[2019] 66 號)有關規定執行。
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 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49.凡享受照顧政策的考生名單必須公示,接受監督。
享受照顧政策(不含民族、地區照顧政策)的考生,須經寧夏教育考試院審核,并經寧夏教育考試院、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和考生所在學校向社會公示后方可享受照顧政策。
享受少數民族、地區照顧政策的考生資格,由縣(市、區) 教育考試中心審核,并經縣(市、區)教育考試中心和考生所在學校向社會公示后方可享受照顧政策。
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2019〕1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貫徹落實“南疆各民族實行同等教育優惠政策,實行高考招生計劃單列”實施方案的意見》(教學廳函〔2015〕37號),確定照顧加分的項目、范圍和分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分數投檔;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且不得超過20分。
(1)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
(2)烈士子女,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3)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戰區(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4)報考普通類招生計劃和單列類招生計劃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藏族、俄羅斯族等11個民族考生,父母雙方為上述民族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5分投檔;父母一方為漢族等其他民族、另一方為上述11個民族的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回族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
(5)報考民語言類招生計劃的漢族或其他民族(已享受報考普通類招生計劃或單列類招生計劃照顧加分政策的11個民族除外)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6)南疆四地州(指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州、阿克蘇地區)報考普通類招生計劃的考生中,對上述第(4)條所列11個民族之外的其他各族考生,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
51.平時榮獲二等功或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參加高考并達到有關高校投檔要求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52.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報考普通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公安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至四級因公致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普通高校,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公政治〔2018〕27號)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實施細則》(新民發〔2014〕144 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53.消防救援人員及其子女報考普通高校,按照《關于做好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通知》(應急〔2019〕3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54.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55.各地、州、市招生考試機構對符合加分條件的考生,經認真審核、確認、簽字并向社會公示(主要渠道是招生網站、新聞媒體、當地中學)后,須填寫《加分考生匯總登記表》,并加蓋地、州、市招生委員會公章,在規定時間上報自治區教育考試院。一經上報,不得變動,否則無效。所有加分一律計入高考總成績。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高考總成績。
56.對高考成績達到要求、身體條件能夠完成所報專業學習、生活能夠自理的殘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殘疾而不予錄取。
57.考生自愿填報有關高校對口援疆扶貧計劃和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志愿并按有關政策被錄取,須在入學注冊前與高校及相關地州、定向就業單位簽訂有關定向就業協議。高校對無故拒簽協議的已錄取學生,可取消其錄取資格。
58.我區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繼續執行“先統招、后定向”的投檔原則。在同一志愿(組)投檔時,首先根據考生的統招計劃志愿進行投檔,再根據考生的定向就業招生計劃志愿進行投檔。相關院校的定向就業招生計劃投檔線在該校統招計劃投檔線下20分以內,且不低于相應批次投檔控制分數線。第一志愿(組)統招計劃生源不足或只有定向就業招生計劃的院校投檔線不低于相應批次的投檔控制分數線。如生源仍不足,可征求院校意見面向社會征集志愿或轉為非定向計劃執行。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錄取時將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一定分數投檔(所有照顧分值只能加入文化成績投檔),達到高校投檔條件的,由高校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時,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項分值,不得累加。
①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報考市屬院校的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因公犧牲公安民警子女及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榮譽稱號的公安民警子女,錄取時可加5分投檔。
②重慶市少數民族聚居地(含自治縣、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戰區(原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錄取時可加10分(報考藝術、體育類考生加5分)投檔。
(2)高考成績達到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未被錄取的軍人子女,有關高校在征集志愿后仍有剩余計劃時,對符合條件的可予以優先投檔,高等學校應當予以積極支持。
(3)平時榮獲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的子女,一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國家確定的三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二類以上島嶼工作累計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國家確定的四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或者解放軍總部劃定的特類島嶼工作累計滿1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飛或停飛不滿1年或達到飛行最高年限的空勤軍人的子女,從事艦艇工作滿20年的軍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崗位工作累計滿15年的軍人的子女,參加全國統考錄取并達到有關高等學校投檔線的,應予以優先錄取。
(4)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殘疾人民警察,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報考高校,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5)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及其子女報考全國統考,參照教育部關于軍人相關優待政策執行。
(6)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條件下優先錄取。
(7)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中職直升類考生和體育單招、殘疾單招等各類單考單招考生不享受上述照顧政策。
凡符合上述政策性照顧項目的考生,必須經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
(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錄取與否由招生學校審查決定。加分項目每個考生只能享受一項,符合其中兩項及以上者,只享受加分最高的一項:
1.烈士子女,加10分;
2.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伍軍人,加10分;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加10分;
3.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歸國藏胞、歸國藏胞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加10分;
4.邊境縣所屬邊境鄉鎮農牧民子女,加10分;
5.執行漢族錄取分數線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6.在區內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不含地(市)所在地縣及鄉鎮基層單位)工作十年以上,現仍在縣及縣以下基層單位工作的正式教師、農牧科技人員、醫務工作者或從以上崗位退休的正式職工子女,加10分;
7.門巴族、珞巴族、?人、夏爾巴人,加10分。
(二)進藏干部、職工在藏工作每滿一年(截止時間為當年7月31日),其子女報考普通高校加1分投檔。父母雙方在藏工作,以工齡較長一方為準,加分最高不超過30分,錄取與否由招生學校審查決定。
在西藏民族大學、駐內地辦事處(格爾木辦事處除外)工作時間不計入加分。
(三)自治區級“先進雙聯戶”家庭中參加次年高考的考生,加10分。如果考生符合第(一)條規定加分投檔條件的,同時又符合自治區級“先進雙聯戶”高考加分條件,兩項加分可累加,但其增加的分數不得超過20分。第(二)條進藏干部職工子女工齡加分另外計算。
(四)公安烈士子女報考普通高等學校的,可在有關高校投檔分數線下20分投檔;生源不足時,報考農業、牧業、林業、水利、水文、地礦等艱苦行業的考生降低20分投檔,錄取與否由招生學校審查決定。
(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1.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
2.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子女;
3.駐邊疆國境縣、國家確認的三類地區部隊現役軍人子女;
4.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一級至四級因公傷殘公安民警子女;
5. 經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聯合激勵系統認定,獲得5A級青年志愿者的,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