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適合做什么?我該報考什么專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后的浙江新高考有了指南針的作用,鼓勵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做好人生規劃,以便能夠更為準確地填報高考志愿。時下,杭城很多高中也順勢而為,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少學校請來專業人士進校,為學生進行人生規劃指導。
但是,杭城的高中專門開設這門課程的并不多。
夏衍中學有位老師,敏感地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她通過自學,考出了“生涯規劃師資格證書”。
這位有心的老師名叫孔姜李,是一位歷史老師。
有一天有個學生問她:
老師,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孔姜李老師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2006年到夏衍中學任教,當過十年的班主任。她萌生考生涯規劃師資格證的念頭,是因為一次學生間的紛爭。
那是,孔老師所帶的高二一個班上,有個女生和同學起了爭執。在調解過程中,這個女生突然對她說:“老師,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那個女生說這句話時的茫然表情,孔姜李一直記得。
“大多數中國的孩子,在高中階段對人生都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學習壓力又大,很容易陷入迷茫,甚至走上歪路。”孔老師說,作為老師,自己有義務幫助他們,告訴他們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
令人遺憾的是,在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提供給老師的學習資源里,很少有“生涯規劃”這塊內容。經過了解后,她決定到外面報班自學。2017年7月,她抽出3天時間,到上海參加一個生涯規劃課程的基礎理論培訓班。這樣的班,只要條件允許,她就自費跑去上,充實自己的知識。
“很多理論知識書上都有,我牢記課堂上老師的每句話,回來后再去實踐。”孔老師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生涯規劃師,就必須經歷各種實踐。她找來一位同學,讓學生扮演不同職業、年齡、人生閱歷的“咨詢者”,再由她來對癥下藥,提出詳細的人生規劃建議。不過,這種練習還是脫離現實。于是,孔姜李在網上做起了公益咨詢。網上的人千奇百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問題,這讓她實踐經驗大大提升。
去年10月,孔老師通過努力,終于拿到了“生涯規劃師專業能力證書(三級)”。
杭州的高中生
接受過規劃指導的并不多
在學習和考證過程中,有件事讓孔老師十分感慨,“我發現考這個證書的,以企業界的居多,教育界的很少。”這說明現在的教育界,對學生人生規劃指導這方面并不重視,針對老師的相關培訓基本沒有。
數據顯示,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過生涯規劃類指導的超過70%,而在中國,這個比例為33%。
浙江某知名高中的一位老師,曾針對參加新高考的首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調查。對于要報考的專業,只有11.8%的學生表示非常明確,30.2%較明確,40.6%說不清楚,剩下的那些則對專業完全沒概念。只有15.6%的學生表示一直在做職業規劃并努力實行;48.9%學生正在考慮,但未形成規劃;27.6%的學生偶爾考慮過;8.3%的學生從未考慮過。另外,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對于將來要填報的專業,是在高考后才開始考慮。
這位老師總結說,現在的高中生普遍對于專業的認識渠道單一,認知缺乏全面科學性,雖然關注自己的未來,但沒有明確的規劃,急需專業的人進行規劃指導。
指導學生做生涯規劃
杭城高中目前是這樣做的
浙江省實行新高考以后,如何指導學生從興趣、愛好、特長、潛能等方面選擇專業,成為各所高中必須面對的課題。
杭十四中從2013年起,就為學生開設生涯規劃課,定期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給學生做講座,讓學生對各種職業有所了解,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
杭州學軍中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邀請各個領域的人士走進校園,這些嘉賓除了職場人士,還有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他們以自己的領域為例子,介紹該職業的工作內容、發展趨勢等,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為學生做生涯領路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歐陽宏偉受邀在學軍中學為學生做指導時說,“選擇什么專業并不那么重要,能力才是最有含金量的部分。要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只有這樣,無論選什么專業未來都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