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報志愿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即參考的往年錄取位次在多大范圍基本就夠用了。志愿填報涉及到“穩區間”對應是多大范圍。 例如張三同學在省內的位次是1萬名,穩區間位次向上參考到8千名還是9千名。或者同樣問題換個角度,每年學校或專業志愿的錄取位次波動范圍有多大。
這里唐大明白整理了幾個地區的錄取數據,既包括新高考也包括老高考,初步結論是:錄取位次波動范圍一般在10%以內。例如某個學校20年最低錄取位次1萬名,21年最低錄取位次大概率在+-10%以內波動,即0.9萬名~1.1萬名
對于位次在1萬名的張三同學來說,他重點關注志愿的往年位次應該在9千到1.1萬名中間,他大概率會被這些志愿所錄取,如下圖。而填報志愿中涉及的穩區間,其位次范圍基本對應這個-10%~+10%。
天津地區數據分析:21年vs 20年,新高考數據
21年共2104條院校專業組志愿 (不了解新高考的同學可以大致理解為院校志愿),剔除無效的281條(例如21年有增減的專業組, 無法在2年進行匹配對比)。 結果如下圖,即有78%的志愿位次波動范圍在-10%~+10%。
湖南地區數據分析:20年vs 19年,老高考理科一批數據
20年共420條院校志愿,結果如下圖,即有68%的志愿位次波動范圍在-10%~+10%。
另外,其他志愿服務機構曾經分析過河北等地區的每年錄取分數波動范圍,結論與上面結論比較接近。如下圖,河北地區理科一批,19年vs18年,錄取分數的線差波動在10分以內占79% (如果轉化為錄取位次,例如理科500分+-10分對應的位次范圍是+-8%; 550分+-10分對應的位次范圍是+-12%。 理科本科線19年379分)。因為每年錄取分數絕對值無法直接比較,因此采取線差來比較(線差即錄取分到一本線或二本線或本科線的差值)。
以上供參考,如有謬誤,歡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