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至少有4層安全保障,來確認填報信息為考生本人填寫。
1、用考生準考證號與初始密碼登錄后,系統會要求考生立即修改密碼。
這個密碼只有考生本人知道。有人說,正是因為是好友(男女朋友)才知道自己修改后的密碼。事實是,考生只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學校的機房統一填寫,換句話說,好友(男女朋友)必須跟自己同時進入機房,還必須瞞住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登錄系統修改志愿,這樣的事,電影上比較多。志愿填報完后,有一個“檢查核對填報信息”環節,如果與自己選擇的不同,可以當場修改。保存志愿信息后,還可以當即“查詢志愿填報信息正誤”,如果有誤,還能夠修改回來。確認無誤,安全退出后,有一個最后的人工確認環節,即打印出“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信息確認表”,由考生本人核對后簽名,確認點經辦人(學校機房老師)簽字,一式兩份,雙方各留存一份備查。
2、考生志愿信息確認表
在這樣4層保障的情況下,如果考生的志愿信息仍被人惡意篡改,那我怎么也不相信了。
關系不好的,弄不到修改后的密碼。用初始密碼進入后,修改考生信息,會被當場在填報地發現,不可能延后很久才被查到。多次確認仍不能發現問題,要么是白癡要么是故意串通好瞞騙家長的。
3、高考志愿填報慎之
如果偏偏出了意外,那么一定要嚴肅問責,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要嚴查相關責任人;對于惡意篡改者,必須追究其法律責任,讓其為自己的違法行為付出代價;及時與考試院、招辦和院校聯系,把受害學生的傷害減輕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