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高考知識 > 正文

五四運動人物有哪些

更新:2023-09-13 08:22:25 高考升學網

一、五四運動人物

1、陳獨秀,字仲甫,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

2、胡適,安徽績溪(今安徽績溪上莊村)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3、李大釗,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并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作堅決斗爭。

4、俞平伯,古典文學研究家,紅學家,詩人,作家。早年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為新潮社、文學研究會、語絲社成員。

5、魯迅,以批判“國民性”聞名,也被譽為“民族魂”。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棄醫從文,用筆寫下他的控訴與批判,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6、錢玄同,著名學者、教授,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

7、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長,一生從事教育事業,是“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

8、羅家倫,“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五四運動中,親筆起草了唯一的印刷傳單《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提出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二、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2、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即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發展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3、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三、五四運動事件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后,北京學生群情激憤,學生、工商業者、教育界和許多愛國團體紛紛通電,斥責日本的無理行徑,并且要求中國政府堅持國家主權。在這種情況下,和會代表提交了關于山東問題的說帖,要求歸還中國在山東的德租界和膠濟鐵路主權,以及要求廢除《二十一條》等不合法條約。但結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居然準備在《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上簽字。最終,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在1919年6月28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仍然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在巴黎和會中,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

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污网站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 未发育女AV一区三区三区 | 日本欧美精品动漫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