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過程中,有極少部分考生被當地考試院投檔進入高校招生池,但是在高校錄取過程中,會發生被退檔的情況。退檔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不服從調劑或者是身體條件沒有達到專業錄取要求,抑或是高校投檔比例過高。
1.政策性退檔
根據教育部規定,省招生委員會根據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計劃招生總數確定控制分數線,既然按略多于招生計劃總數確定控制分數線,那么這”略多于”的部分在錄取過程中就有可能落榜。這就是政策性落榜。
2.專業不服從調劑
近年來據高招錄取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被”退檔”的考生中,志愿填報選擇”專業不服從”的占很大比例。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志愿中只填報一所院校,只選擇這所院校的某一個專業,由于考生所選擇專業太過熱門,在面對選擇同樣院校同樣專業的高分考生時沒有足夠競爭力。因此,考生會因為”總分低、所報專業已滿”遭遇退檔。
3.高考成績總分低
考生填報的所有院校投檔線的分數都比自己分數高,意味著報考院校時低估了這些學校的投檔線或不了解這些院校的實力。如考生600分,他填報的所有院校投檔線都在600分以上,考生就只能等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錄取。
先查詢錄取結果再填報征集志愿
考生填報征集志愿前應該先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看是否已經被高校錄取。已經被高校錄取的考生是不能參加征集志愿的,如果考生的錄取狀態顯示為“自由可投”,就說明考生沒有被高校錄取,可以參加該批次錄取結束后的征集志愿。
考生在查詢時除了關注自己的錄取狀態,被高校退檔的考生還要仔細去看被高校退檔的原因是什么,以免在填報征集志愿時犯同樣的錯誤。例如高考專科提前批次錄取時,一考生因視力不符合所報專業要求被退檔,在專科提前批次征集志愿時,該考生仍然填報這所高校相同專業,結果再次以視力不合格為由被高校退檔,這名考生的做法就浪費了自己填報征集志愿的機會。
注意多次征集的情況
有的高校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沒有完成招生計劃,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參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如果在本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時仍沒有被高校錄取,還可以繼續關注下一次征集志愿的情況,關注的方式如前文提到的,在本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或其他和教育相關網站獲得信息。
填志愿時一定要認真反復的閱讀高校招生章程,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服從專業調劑
80%以上被退檔的原因都是因為不服從專業調劑。大部分同學都是奔著某個學校的熱門專業去的,又選擇了不服從專業調劑,難度可想而知,除非你的分數線特別高,不然建議服從專業調劑。
②吃透專業錄取原則
考生要吃透所報專業的錄取規則,比如往年的錄取分數線等,還有是分數優先、專業優先還是專業級差。不清楚規則前一定不要盲目瞎投。
③投檔比例
多了解所報院校的投檔比例,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是100%錄取的(少部分院校是只要進線就100%錄取),大部分都會超過招生計劃的5-20%。比例越高風險越大。
④單科成績
高校的很多熱門專業對單科成績有要求,比如單科成績達到及格水平、單科成績達到某一分值。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