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專業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由原專業轉入另一專業學習。很多高校在大一或者大二結束的時候,會給一部分學生轉專業的機會。然而,各大高校都或多或少會對學生設置一些門檻,這些門檻或高或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校的規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你想大學轉專業,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提前看一下你報考學校轉專業的門檻!以下是閩南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條件,供考生參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加強對本科生轉專業工作的規范管理,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福建省教育廳有關規定,以及《閩南師范大學普通本科生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有關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章 基本原則
第二條 各學院應積極開展各類心理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等活動,幫助學生從自身興趣、特長、性格特點及社會需求等方面充分了解專業情況,增強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適應性和穩定性,避免盲目從眾心理,理性選擇專業。
第三條 學生轉換專業學習對學生適應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較高要求。學生轉專業前應詳細了解意向轉入專業的課程設置、學習內容和方法,充分考慮自身對新專業學習的適應能力,再確定轉專業意向。
第四條 學院在全面考慮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自身教學資源條件,以及加強和保護基礎性專業和急需緊缺專業建設需要的基礎上,提出轉入專業計劃數。各專業的轉入專業計劃數一般為當年該專業實際招生數的15%以內。
第五條 轉專業工作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堅持學生自愿申請、學生和專業雙向選擇、根據學生考核情況選拔錄取的原則,按照規定程序進行,自覺接受全校師生監督。
第六條 轉專業工作原則上每學年辦理一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只能轉一次專業。
第三章 組織結構
第七條 轉專業工作主體責任在學院。學院成立轉專業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稱領導小組),組長由學院負責人擔任,成員包括分管教學工作領導、分管學生工作領導、院黨委紀檢委員、專業負責人、其他教師代表(不少于3人)、教務人員、輔導員代表等。領導小組統籌負責轉專業工作,包括擬定工作方案、接受咨詢、組織考核錄取等。
第八條 學院組成轉專業工作考核小組(以下稱考核小組),考核小組人員一般不少于5人,其中專業教師代表不少于2人,組長由領導小組成員擔任。考核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組織下,按照轉專業工作方案的考核規則,對申請轉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核。
第四章 申請條件
第九條 學生在學期間,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轉專業:
(一)學生根據個人興趣、特長、性格特點等情況,申請轉入更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
(二)患有某種疾病或有生理缺陷,經學校指定的醫療單位檢查證明不能在原專業學習,但尚能在本校其他專業學習的;
(三)經學校批準休學創業后復學的學生,其創業經歷與轉入專業相關且轉專業后更有利于學生個人發展的;
(四)退役后復學的學生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
(五)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發生變化,學校征得學生同意,必要時適當調整學生所學專業。
第十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限制轉專業:
(一)未在我校報到入學、注冊和入學未滿一學期的,不得申請轉專業(不含第九條第二、三、四、五款轉專業);
(二)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如國防生、定向生、外國語保送生、專升本學生、預科轉正生、體育特長生(含高水平運動隊學生和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等,不得申請轉專業;錄取時為單列招生院校代碼專業的學生,入學后不得申請轉到不同招生院校代碼的專業等;
(三)非藝術類專業的學生不得申請轉入藝術類專業者;非體育類專業的學生不得申請轉入體育類專業者;藝術類、體育類專業學生,不得跨類別申請轉專業,藝術類專業不同類別間不得互轉專業,同一藝術類別專業按不同錄取規則錄取的不得互轉專業;
(四)公費教育師范生只能在公費教育師范專業范圍內申請轉專業;閩臺合作專業的學生只能在閩臺合作專業范圍內申請轉專業;農村(國家)專項招生學生只能在農村(國家)專項招生專業范圍內申請轉專業;
(五)保留學籍、休學期間的,不得申請轉專業;
(六)受記過以上處分的,不得申請轉專業;
(七)在原專業修讀超過兩年(含兩年)的,不得申請轉專業(不含第九條第二、三、四、五款轉專業);
(八)其他無正當理由者,不得申請轉專業。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一條 轉專業工作程序
(一)制定方案。學院制定轉專業工作方案(以下稱工作方案),方案包括計劃接收人數、接收條件、材料要求、考核內容、考核方式等。學院需通過教務系統提交工作方案,并將工作方案以正式文件形式報送教務處。
(二)發布通知。教務處對學院工作方案進行審核,通過后在教務處網站公布;學院以多種方式通知學生。
(三)咨詢宣傳。教務處和學院適當組織宣傳,并接受學生電話、郵件和現場等各種形式的咨詢。
(四)學生申請。學生登陸教務系統,提交轉專業申請,并根據轉專業要求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學生只能申請填報一個專業。
(五)資格審核。招就處、轉出學院、轉入學院對申請轉轉專業學生的基本資格和相關材料進行審核。
(六)組織考核。考核工作可以采用筆試或面試形式,也可以兩者兼有。試題主要測評接收專業對學生確實所需的基本能力素養和專業發展潛質,難易應適中。考核工作可以全學院統一進行,也可以分專業進行。原則上,考核工作應進行全程錄像。
(七)學院公示。轉入學院根據考核小組的考核結果,召開教學指導委員會、黨政聯席會議確定擬錄取名單,并公示擬轉入學生相關信息(包括姓名、就讀專業名稱、擬轉入專業名稱、轉專業理由等)3日;
(八)學校審議。轉入學院通過教務系統進行確認,并將轉專業匯總表、轉專業情況說明、公示材料等(行政負責人簽字,加蓋公章)報送教務處。教務處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審議。
(九)公示行文。擬錄取名單通過教務處網站向全校公示,公示期3日。公示無異議的名單經分管校領導審批后行文公布。
(十)轉專業工作一般在每學年的第一學期進行,行文公布的轉專業學生在第二學期至新專業報到學習。
第十二條 本辦法第九條第二、三、四、五款轉專業的辦理時間不受限制,由學生(或學校)根據需要提出申請(或安排),工作程序按照第十一條中的第四、五、六、七、八、九款執行,并且不占用轉專業名額。
第十三條 學生對轉專業結果有異議的,可在公示期內,向相關學院或教務處提出申訴。學院和教務處應對學生的申訴及時予以書面答復。
第六章 相關工作
第十四條 轉專業工作的監督指導
(一)教務處負責組織、指導并督查轉專業工作。對于部分熱門專業的轉專業工作,教務處應安排人員參與部分工作,特別是考核錄取環節的現場監督。
(二)轉專業工作所有環節,尤其是考核過程須做到可追溯、可倒查,對每位申請學生在各考核項目(如筆試、面試)的表現和得分,須有明確的書面、視頻記錄,記錄材料及其他材料均須存檔備查。
(三)無論轉專業工作是否已經結束,如發現學生有弄虛作假或考核違紀行為,獲取轉專業資格的,學校取消其轉專業資格,并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四)在轉專業工作中,發現教職員工有違反工作紀律情況的,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第十五條 轉專業學生的學籍管理
(一)在辦理轉專業手續過程中,學生必須繼續在原專業學習,遵守學習紀律,不得無故缺課,否則以曠課論處。學院收到學校同意轉專業的正式文件后,通知學生并做好后續工作。
(二)學生轉入新專業后,學號不變。
(三)轉專業前已修完的課程,可根據《閩南師范大學本科生課程學分及成績認定規定》予以認定。
(四)學生轉入新專業后,必須取得轉入專業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后方能畢業。
第十六條 經費使用
轉專業工作中產生的出卷、閱卷、考務、監考等費用從各學院的教學項目經費支出,并需按學校財務規定報支。
第七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頒布之日起施行,原《閩南師范大學普通本科學生轉專業規定》(閩南師大〔2016〕260號)同期廢止。
第十八條 本校以往發布的有關文件如與本辦法相抵觸,以本辦法為準;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政策調整,則以新政策為準。
閩南師范大學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國務院批準成立福建第二師范學院,由此開啟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原國家教委批準復辦福建第二師范學院,并更名為漳州師范學院。1992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順利通過教育部首批師范院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3年被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7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8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4月,更名為閩南師范大學。2016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7年被確定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立項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9月,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全票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22年成為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2023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
學校現有江濱、圓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000畝。現有本科專業69個,涵蓋文學、工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農學和歷史學十大學科門類,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1718人。專任教師1381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733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119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人次;海軍高新人才工程、福建省引才“”、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170人次。
學校現有1個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1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把人才培養作為中心工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共獲批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1個,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課程71門,入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獲國家級和省級新文科、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8項,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35項,省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116項,省級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品課項目26項。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戰略,以提升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為目標,科研反哺教學,不斷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和科研建設。先后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現有現代分離分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菌物產業工程技術中心、中南半島研究中心、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兩岸一家親研究院、教育督導智庫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智庫和科技創新團隊,促進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1、了解轉專業的限制與信息
各高校轉專業都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一般而言,轉入冷門專業相對容易,轉入一些比較熱門的院系對學生的成績要求很高,而且轉專業的名額也少。
同時,各高校對轉專業的名額都有規定。所以在轉專業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專業老師進行詢問允許轉專業所具備的條件。因為不同的學校,它的限制也不一樣。了解信息之后,提前做好準備。
2、努力取得優異成績
成績在轉專業的條件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些熱門專業對名額限制較高,每個專業的限制名額只有幾名。
在實際操作中,都是以成績的排列來決定誰能成功轉專業,所以在大學期間一定不能掛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3、辦好申請程序
教務根據轉入專業的辦學條件,向全校公布轉入專業的接受名額。在這之前,要根據學校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閩南師范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8 10:0:56閩江學院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8 09:0:40閩南師范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8 09:0:29北京工業大學福建錄取分數
時間:2024-07-17 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