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去年(2022年)寧夏大學在各省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得知:
1、在本省:在寧夏(本一)最低錄取分數線理科440分、文科508分。
2、在外省:在云南省(本一)最低錄取分數線理科552分、文科607分;在湖北省(本科)最低錄取分數線歷史類568分、物理類565分;在浙江省(1段)最低錄取分數線綜合類598分,更多省市見如下表格。
2023年考生或家長們可查詢如下表格,找到寧夏大學在本省錄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數據,科學預測該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錄取投檔線。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線 |
---|---|---|---|---|
安徽(本一) | 理科 | 557 | 33841 | 491 |
文科 | 559 | 6017 | 523 | |
重慶(本科) | 歷史類 | 546 | 5106 | 415 |
物理類 | 534 | 26735 | 411 | |
福建(本科) | 歷史類 | 564 | 4585 | 468 |
物理類 | 563 | 20934 | 428 | |
甘肅(本一) | 理科 | 485 | 17482 | 442 |
文科 | 524 | 2322 | 485 | |
廣東(本科) | 歷史類 | 549 | 12930 | 437 |
物理類 | 567 | 50365 | 445 | |
廣西(本一) | 理科 | 477 | 45538 | 475 |
文科 | 563 | 5000 | 532 | |
貴州(本一) | 理科 | 496 | 26479 | 451 |
文科 | 576 | 4953 | 549 | |
海南(本科) | 綜合類 | 642 | 5143 | 471 |
河北(本科) | 歷史類 | 566 | 7438 | 443 |
物理類 | 547 | 42788 | 430 | |
河南(本一) | 理科 | 565 | 42195 | 509 |
文科 | 566 | 6352 | 527 | |
黑龍江(本一A) | 理科 | 482 | 20786 | 429 |
文科 | 503 | 3685 | 463 | |
湖北(本科) | 歷史類 | 568 | 4716 | 435 |
物理類 | 565 | 21636 | 409 | |
湖南(本科) | 歷史類 | 556 | 6201 | 451 |
物理類 | 561 | 25000 | 414 | |
江西(本一) | 理科 | 545 | 25592 | 509 |
文科 | 559 | 4964 | 529 | |
江蘇(本科) | 歷史類 | 560 | 8000 | 471 |
物理類 | 570 | 35714 | 429 | |
遼寧(本科) | 歷史類 | 550 | 5613 | 404 |
物理類 | 552 | 24424 | 362 | |
內蒙古(本一A) | 理科 | 483 | 16847 | 427 |
文科 | 501 | 3643 | 459 | |
內蒙古(本一B) | 理科 | 448 | 24791 | 427 |
文科 | 509 | 3106 | 459 | |
寧夏(本一) | 理科 | 440 | 9125 | 412 |
文科 | 508 | 1921 | 487 | |
青海(本一) | 理科 | 378 | 10494 | 335 |
文科 | 475 | 1323 | 409 | |
山東(1段) | 綜合類 | 550 | 59249 | 437 |
山東(2段) | 綜合類 | 583 | 25686 | 150 |
山西(本一A) | 理科 | 530 | 20319 | 498 |
文科 | 539 | 3513 | 517 | |
陜西(本一) | 理科 | 500 | 31522 | 449 |
文科 | 535 | 4413 | 484 | |
四川(本一) | 理科 | 553 | 48670 | 515 |
文科 | 568 | 7311 | 538 | |
天津(本科A) | 綜合類 | 610 | 12079 | 463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52 | 22959 | 515 |
文科 | 607 | 4502 | 575 | |
浙江(1段) | 綜合類 | 598 | 50358 | 497 |
查看詳細數據請進入: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寧夏大學是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目標培養高素質人才,確定了“加強基礎、強化實踐、發展特長、注重創新、分流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構建兩個方案(專業培養方案、人格培養方案)、完善兩個體系(“四位一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打造五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教師教育平臺、課程建設平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加以實施。力求通過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參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活動,并使其中30%的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現有80個本科專業,20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語言文字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1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26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9項。
學校科研工作緊密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動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盤活創新要素,注重基礎研究,強化應用研究,推進成果轉化。“十三五”期間,學校先后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200余項,科研經費總量達到9.11億元,年均增長率10.89%,與“十二五”(4.67億)相比增長了4.44億元;獲各類科研獎勵成果34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89篇,教育部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項,寧夏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2項,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19項。學校積極對接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以創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為途徑,以服務社會體制機制創新為驅動,先后與自治區5個市、12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貧指導員、專家服務團、“三區”科技人才和崗位科學家,建立了“草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產學研創新聯盟。依托重大科技項目,相繼推廣應用了一批技術、裝備。學校現有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阿拉伯國家研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寧夏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基地)43個,各學科領域專業實驗室100多個。獲批建設了國家大學科技園。
高考55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3 16:0:40高考54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2 14:0:13高考53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7-01 14:0:45高考520分左右可以報考哪些
時間:2024-06-26 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