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民族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國家特色專業(4門):非通用語種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民族學、社會學
省級特色專業(5門):電子信息工程、歷史學、應用化學、化學、法學
省級重點專業(12門):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民族學、泰語、社會學、電子信息工程、法學、文化事業管理、緬甸語、越南語、老撾語、柬埔寨語
云南省重點建設學科
省級重點學科(4個):社會學、民族古籍、國民經濟學、民族語言學
2、云南民族大學專業排名(按推薦人數排名)
1 | 泰語 | 4.4(147人) |
2 | 緬甸語 | 4.6(143人) |
3 | 經濟學類 | 4.4(122人) |
4 | 老撾語 | 4.5(109人) |
5 | 越南語 | 4.5(102人) |
6 | 會計學 | 4.5(86人) |
7 | 法學 | 4.3(82人) |
8 | 經濟學 | 4.3(80人) |
9 | 財務管理 | 4.5(73人) |
10 | 柬埔寨語 | 4.4(65人) |
3、云南民族大學專業排名(按推薦指數排名)
1 | 土木工程 | 5.0(10人) |
2 | 小學教育 | 5.0(9人) |
3 | 物聯網工程 | 5.0(6人) |
4 | 計算機類 | 4.8(17人) |
5 | 美術學 | 4.8(14人) |
6 | 視覺傳達設計 | 4.8(5人) |
7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7(60人) |
8 | 通信工程 | 4.7(26人) |
9 | 自動化 | 4.7(19人) |
10 | 音樂學 | 4.7(9人) |
云南民族大學是一所培養各民族高級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學校坐落于四季如春、風景秀麗的中國昆明,前身是云南民族學院,創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為云南民族大學。
建校以來,學校一直受到黨和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黨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接見過學校師生代表,周恩來、彭德懷、陳毅、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李嵐清、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等親臨學校視察,關心各族師生的成長進步和學校的建設發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將軍、張沖將軍擔任首任正副院長。
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F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民族語言文學、東南亞南亞語言文化、民族藥、民族藝術、民族體育等為優勢特色,文理并重、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與專業格局。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聯合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6個專業碩士點和97個本科專業,F有14個省級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8個國家特色專業,25個省級優勢特色專業。
學校現有各類學生37140 人,其中本科生21760 人,碩士研究生2343 人,博士研究生26 人,留學生510 人,另有成人本科、?12148 人,F有教職工1566人,其中教授189人,副教授347人,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教師1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1人,云南省教學名師17人,“云嶺教學名師”2人,省級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7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技術創新人才6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7人,云南省引進高端科技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10人,云南省教學科研帶頭人2人。著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學家馬曜教授,著名民族學和考古學家汪寧生教授,著名史學家謝本書教授,中國近現代史著名專家張建國教授等一批專家學者享譽國內外。
學校占地2550畝,校舍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現有21個學院(部), 舉辦了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和云南民族大學附屬小學。擁有1個省屬研究機構——云南省民族研究所,1個館藏文物近20000件的民族博物館;形成了多個有特色、有影響的研究機構:“民族團結進步研究院”、“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研究院”、“扶貧開發研究院和扶貧大數據中心”、“云南藏學研究中心”;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云南省2011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
學校是首批100個“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擁有“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范基地”、“全國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西部基層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云南民族教育重點研究基地”,云南省“中國—東盟語言文化人才培養基地”、“云南省高等學校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云南省專升本教育培養基地”、“ 云南省高級會計人才培養基地”、“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會問題研究基地”、“云南省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 、“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等國家及省部級教學、科研基地;擁有國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藥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云南省聚乳酸基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資源信息技術運用重點實驗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創新團隊等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學校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中印瑜伽學院架起了中國—印度民間外交的新橋梁,2015年5月在中印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下,學校與印度文化關系委員會(ICCR)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關于聯合共建中印瑜伽學院的合作備忘錄,并寫進兩國聯合聲明,由中共云南省委書記和印度駐華大使分別擔任中印瑜伽學院中方和印方名譽院長。經外交部批準,學校成立了“瀾湄國際職業學院和瀾湄職業教育聯盟”;與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共建成立了“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學院”;經中共云南省委批準,成立了云南民族干部學院,是專門培養少數民族、民族地區和民族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訓機構,經對外聯絡部批準,依托云南民族干部學院開展國外政黨領導干部培訓。
山東高考志愿96個平
時間:2024-06-15 09:0:0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流
時間:2024-06-15 09:0:02安徽高考提前批和普
時間:2024-06-15 09:0:24往年招不滿人數的大學有哪
時間:2024-06-13 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