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王牌專業名單
廣東省特色專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
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電子通信與軟件工程系
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會計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
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行政管理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2、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人數排名)
1 | 會計學 | 4.7(281人) |
2 | 漢語言文學 | 4.6(222人) |
3 | 新聞學 | 4.6(185人) |
4 | 英語 | 4.1(170人) |
5 | 經濟學 | 4.3(158人) |
6 | 工商管理 | 4.4(140人) |
7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3(100人) |
8 | 財務管理 | 4.6(95人) |
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4(89人) |
3、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指數排名)
1 | 會計學 | 4.7(281人) |
2 | 漢語言文學 | 4.6(222人) |
3 | 新聞學 | 4.6(185人) |
4 | 財務管理 | 4.6(95人) |
5 | 人力資源管理 | 4.6(56人) |
6 | 審計學 | 4.6(20人) |
7 | 日語 | 4.6(16人) |
8 | 市場營銷 | 4.5(69人) |
9 | 公共關系學 | 4.5(37人)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是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由中山大學與廣東珠江投資集團合作創辦的獨立學院,是一所多學科全日制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2016年被遴選為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基本情況
學校位于素有“北回歸線上的明珠”和“廣州后花園”之譽的廣州市從化區,校園占地面積1000畝。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擁有完備的教學生活和文化體育設施,校園布局有致,秀麗寧靜,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學校圖書館面積2.91萬平方米,藏書206萬冊,共享中山大學圖書館中文電子期刊68375種;外文電子期刊52123種;中文電子圖書154.37萬冊;外文電子圖書55.98萬冊,還有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超星移動圖書館、博看暢銷期刊數據庫和聯圖隨書光盤檢索平臺,已初步建設成為數字化圖書館,更開創廣東省高校圖書館24小時開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滿足讀者需求。
學科發展
學校設有10個院系40個專業,形成以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為主,工學、理學、醫學、藝術學協調發展、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的學科體系。現有本科生19590人,繼續教育在校生2300人。
學校現有2個廣東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3個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個省級戰略新興產業特色專業項目,7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項目,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1個省級重點專業、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4個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校級重點學科、14個校級教學團隊、6個校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和10個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21門專業應用型課程、20門校級精品課程和一批優質的校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并先后成立了金融市場與動能策略研究中心等22個校級、院系級科研機構和1個校級科研團隊。
目前,學校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32項,橫向項目63項,項目經費總額達2713.5萬元。自2013年起,學校教職員工共發表學術論文1345篇,被SCI、SSCI、EI、TSSCI等國際權威期刊論文索引收錄的高水平論文280篇,位居全國獨立學院前列。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專業相關比賽,榮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近千項。
師資建設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主要來自中山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和臺灣、香港等地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美國、英國、法國、瑞典、日本、韓國等外籍優秀師資人才,同時面向全國招聘具有海外留學經驗和有關行業、企業富有實踐經驗的高層管理人士、專業技術骨干任教師,建立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46人,另聘請各類校外教師500余人,其中有博士生導師1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4人,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者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培養對象1人、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34人、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教師4人。
學校特聘知名學者夏書章、黃天驥、陳平原3名教授擔任學術顧問,聘請巴曙松、任劍濤、譚勁松、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者(教授)擔任講座教授。同時,學校不斷完善并創新人才引進機制,自2014年起,分批陸續引進來自牛津大學、紐約州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123人,其中來自臺灣地區的博士57人,開創了高校批量引進臺灣地區博士的先河,建立了一流的、有特色的本科教學團隊及科學研究團隊。
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高起點、有特色、更開放”的辦學理念,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和輸送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按照“寬口徑、厚基礎、精專業、強能力、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從2013年開始實施自由轉專業,2015年起開始實施完全學分制,并作為廣東省實行完全學分制的試點高校。學校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實行彈性學制,使學校教學資源的配置方式由學校計劃調控為主變為學生自主選擇為主,搭建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教育平臺。
學校不斷加強內涵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結合學校、教師和學生定位,通過變革專業培養方案的邏輯起點、課程體系和學分結構,構建了適應自身特點的“立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教育、思政教育、通識教育、成長教育”四個教育充分融合,創造性的實施“思政、通識、學工”三位一體特色育人模式,形成了培養學生“成人”的多維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為適應社會需求,針對學生特點,學校先后開設了“政商研究院”、“ACCA、CGA實驗班”、“經濟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新實驗班”和“珠江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特色班”等精英化培養項目。通過實驗班學習、個性化指導、國際化教育等模式,構筑“拔尖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以點帶面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我校堅持開放辦學,致力將教育融入國際高等教育大環境,實行多元化的聯合培養模式,積極開展國際教育合作和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交換生、寒暑期游學、實習生、雙學位、本碩連讀等多重項目,,我校先后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美國菲爾萊狄更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赫爾大學、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瑞士酒店管理學院、日本東京大學院大學等20余所國外知名大學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至今有300多名學生赴國外學習。
山東高考志愿96個平
時間:2024-06-15 09:0:0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流
時間:2024-06-15 09:0:02安徽高考提前批和普
時間:2024-06-15 09:0:24往年招不滿人數的大學有哪
時間:2024-06-13 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