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學院王牌專業名單
云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三批重點建設專業:美術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
省級特色專業:美術教育、英語教育、園林技術
2、普洱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人數排名)
1 | 漢語言文學 | 4.3(58人) |
2 | 小學教育 | 4.2(49人) |
3 | 體育教育 | 4.1(34人) |
4 | 漢語國際教育 | 4.2(33人) |
3、普洱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指數排名)
1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6(30人) |
2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5(32人) |
3 | 美術學 | 4.5(22人) |
4 | 化學 | 4.5(13人) |
普洱學院地處祖國西南邊陲, 座落于昆曼國際大通道上的樞紐城市——普洱市。普洱學院的前身是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于1977年開始籌建,1978年10月正式招生,是云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師范專科學校之一。1998年4月,云南省電大思茅分校成建制并入,同年9月,學校的管理體制調整為“省地共建共管,以省為主”。2012年3月29日經教育部同意在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普洱學院。2014年8月普洱學院獲批作為云南省首批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試點高校。2014年9月被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批準為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單位。2015年被云南省列為國門大學建設項目高校。
普洱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505人,留學生305人。有教職工521名,專任教師477人(不含外聘教師)。其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2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53人,其中教授4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入選云嶺教學名師培養計劃2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優秀教師5人,省級突出貢獻青年專家1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省級卓越青年教師4人,省級創新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學者”1人。學校內設14個二級學院,有各類專業72個,本科專業33個,專科專業39個,其中美術教育、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校園占地2000余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744萬元;紙質藏書85萬冊,電子文獻超過30萬冊(截止2017年12月31日);辦有省級期刊《普洱學院學報》。固定的實習學校30所,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余個,其中省級實習實訓示范基地4個。建校三十多年來,學院共培養了3萬名畢業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41年的辦學歷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辦學特色:一是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聯合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普洱綠色發展所需的園藝、園林技術、森林資源培養等應用型專門人才;二是依托普洱絕版木刻優勢,形成了美術專業的特色;三是憑借地緣優勢,開放辦學招收留學生,與泰國清萊皇家大學,老撾國立大學交流、合作,培養泰國語、老撾語的專門人才。四是注重地方民族文化、民族關系的研究,自覺承擔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責任。
學校于2012年升本成功后,緊緊抓住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區域戰略發展等重要機遇,牢牢把握應用型辦學定位,強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專業集群、項目帶動、開放辦學”五大發展戰略;以培養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中心,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途徑,推進教育、科研、服務一體化協同創新;強力推進普洱學院的戰略轉型,堅定不移走出一條地方高校轉型提升,創辦應用技術型高等院校的特色辦學之路。學校將立足滇西南,面向全省,輻射南亞、東南亞,培養面向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合格師資,培養基礎扎實、綜合素質高、創新實踐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的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將普洱學院建設成為云南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先行示范區,成為邊疆民族地區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師資的搖籃和普洱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的基地,成為在特色專業領域具備國際和行業認證資質的地方性應用型技術高等學校,為服務國家戰略,助力云南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山東高考志愿96個平
時間:2024-06-15 09:0:0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流
時間:2024-06-15 09:0:02安徽高考提前批和普
時間:2024-06-15 09:0:24往年招不滿人數的大學有哪
時間:2024-06-13 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