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盤水師范學院王牌專業名單
省級特色專業(1個):采礦工程
貴州省重點建設學科
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采礦工程
省級重點支持學科(4個):動物學、植物學、采礦工程、物理與電子
省級重點學科(1個):采礦工程
2、六盤水師范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人數排名)
1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4.4(39人) |
2 | 煤炭深加工與利用 | 4.4(33人) |
3 | 數學教育 | 4.4(33人) |
4 | 地理教育 | 4.1(32人) |
5 | 語文教育 | 4.6(31人) |
6 | 物理教育 | 4.2(28人) |
3、六盤水師范學院專業排名(按推薦指數排名)
1 | 科學教育 | 5.0(5人) |
2 | 語文教育 | 4.6(31人) |
3 | 歷史教育 | 4.6(21人) |
4 | 英語教育 | 4.6(18人) |
5 | 化學教育 | 4.6(15人) |
6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4.4(39人) |
六盤水師范學院地處有“中國涼都”之稱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其前身是1978年開始辦學的貴陽師范學院六盤水專科班,1985年組建六盤水師范專科學校,1993年更名為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六盤水市師范學校并入,2006年六盤水市體育運動學校并入,2009年升格為六盤水師范學院。2013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資格,2015年列為貴州省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6年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并被列入貴州省“十三五”規劃期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2017年加入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從2017年開始,與遼寧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占地面積1315畝,建筑面積357300平方米,與明湖國家濕地公園融為一體,被譽為“貴州最美大學校園”之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3億元,館藏圖書150余萬冊,現有教職工861人,其中教授51人(二級教授1人、三級教授1人),副教授254人;博士66人,碩士34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核心專家1人,寶鋼優秀教師1人,市管專家6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雙師雙能”型教師67人。
學校設有教育科學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礦業與土木工程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二級學院,43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農學等10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1500人,成人教育學生4500人左右。近年來,承擔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貴州省一流大學——一流專業(培育)1個,貴州省特色專業1個,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46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項目2項,獲貴州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7項,省級精品課程2門。
學校現有貴州省區域內雙一流學科1個(采礦工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5個(采礦工程、動物學、植物學、物理電子學、礦物加工工程),與六盤水市人民政府、貴州科學院聯合組建貴州科學院六盤水分院;建立了貴州省煤炭綠色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有貴州省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科研實驗平臺、貴州省六盤水師范學院院士工作站、貴州省巷道頂板可視化智能探測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貴州省礦山裝備數字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貴州省煤系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特色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特色農業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貴州省煤炭綠色開采及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等一批科研平臺。近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45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3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國家藝術規劃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7項,地廳級項目498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4818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9篇,被SCI、EI、ISTP、CSCI、CSSCI等檢索工具收錄194余篇,獲國家授權專利797項,獨立完成專著、編著75部。學校生物標本館2016年獲貴州省“我最喜愛的科普教育基地”稱號,“中國涼都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獲貴州省第一批省級人文社科示范基地。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推進校地互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烏蒙山發展研究院、中藥材研發中心、“三線”建設文化研究中心、“三變”改革研究中心、布依文化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依托富士康、黔桂天能、水城礦業、盤江煤電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10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大學、貴州大學、臺灣地區大葉大學、德國德累斯頓應用技術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20多所國內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是貴州省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
學校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理念,秉持“厚德博學,范行求真”的校訓,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倡導“團結實干,創新超越”的校風,“勤勉治學,立德樹人”的教風,“勤學善思,健體強能”的學風,在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級獎項75項,省部級獎項408項,獲授權專利8項,2018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銀獎和公益創業銅獎各1項。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史館是貴州省優秀文化育人基地。2017年,學校被評為“全省文明校園”,2018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全國優秀新聞宣傳單位、高校優秀傳播獎和全國優秀單位,8月,學校在貴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檢查中榮獲優秀等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內涵建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轉型發展、改革開放五大戰略,認真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五大職能,著力培養教師、工程師等應用型人才,構建多科性學科格局,為建成一所特色鮮明、部分學科專業在同類高校中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不懈努力。
山東高考志愿96個平
時間:2024-06-15 09:0:0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流
時間:2024-06-15 09:0:02安徽高考提前批和普
時間:2024-06-15 09:0:24往年招不滿人數的大學有哪
時間:2024-06-13 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