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差是在進行模擬志愿填報時所引入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線差分為考生考分線差與高校錄取分線差,考生考分線差是指考生的考分或預估分與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數線的差值,即考生分數比批次控制分數線高多少分。
線差法的“線”是指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也叫省控線,例如一本線,二本線等等,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為避免偶然性,專家建議中采用院校近幾年的平均線差(即線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線差法適合各個層次的考生,不管是重點批次,還是普通批次都可以用線差法報考。
由于每年的高考試卷難度不一樣,各高校的錄取投檔線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每年的省控線也會有差別,也就代表今年的600分位次并不代表去年的600分位次,如果考生選擇看分數線來填報志愿的話,風險較大,但是相對于分數線來說,線差的變化較小,因此通過線差法報志愿可以減小志愿填報風險。
比如某省高考的一本線是540,而某大學的錄取線差為20分,那么按照線差法計算,如果想要報考這所大學的考生,考試成績至少要在560以上,才有可能達到高校的錄取投檔線。
即高校的投檔分數線≈省控分數線+院校錄取線差
按照這個計算公式得出來的高校投檔線,考生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來選擇合適院校,選擇院校時,也要遵循沖穩保墊的原則,選擇具有梯度的院校,才能提高自己的錄取幾率。
對于某校的某專業分數線低的因素,一般有以下3點:
1.報名人數偏少,錄取分數相對會降低。而其中報考人數偏低原因比較多,比如專業性質和學校性質不貼切,導致學生家長誤會該校某專業質量不夠好。或者是當年冷門專業,報考人數減少。對專業有偏見,或者對專業內容不夠了解。地區因素,比較偏向喜歡北上廣以及沿海等較發達城市的高校。
2.政策性的加分,未能體現在分數上。政策性的加分是沒有表現在高校公布的錄取分數上的,所以錄取分數線不能說明一切。假如一些專業因為巧合,填報考生加分比較多,那么該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參考性更小了。3.擴招影響,錄取分數降低。很多學校每年承擔的招生壓力越來越大,某些專業只得適當降低錄取分數。
山東高考志愿96個平
時間:2024-06-15 09:0:04安徽高考志愿填報流
時間:2024-06-15 09:0:02安徽高考提前批和普
時間:2024-06-15 09:0:24往年招不滿人數的大學有哪
時間:2024-06-13 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