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646分能上什么大學,但是如果想報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報的相關知識,對如何選擇大學和高考志愿錄取規則與錄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報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報的技巧與方法,數據+方法,才可以將志愿報好。本文李老師根據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篩選出了高考646分能上的具體大學名單。
新高考考物理646分能上的大學名單具體有復旦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廈門大學、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等,
聚志愿: 包含院校庫專業庫和職業庫的查詢功能,院校庫內包含全國30個省份的所有統招院校;專業庫內包含本科和專科的所有專業信息,職業庫內包含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全部職業信息。內設篩選功能,北京用戶可通過篩選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線上模擬填報地址入口:http://wukong.zhiyuanku.com/
序號 | 大學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 | 最低分數 | 最低位次 | 公辦/民辦/本科/專科 | 院校類型 |
---|---|---|---|---|---|---|---|---|
1 | 復旦大學醫學院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51 | 658 | 公辦/本科 | 醫藥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53 | 560 | 公辦/本科 | |
3 | 南京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53 | 560 | 公辦/本科 | |
4 | 浙江大學醫學院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49 | 764 | 公辦/本科 | 醫藥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48 | 83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49 | 76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 | 同濟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41 | 1334 | 公辦/本科 | |
8 | 北京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36 | 1776 | 公辦/本科 | 師范 |
9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河北 | 2022 | 物理 | 641 | 133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0 | 復旦大學醫學院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54 | 932 | 公辦/本科 | 醫藥 |
11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0 | 2124 | 公辦/本科 | |
12 | 同濟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52 | 1075 | 公辦/本科 | |
13 | 北京師范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7 | 1441 | 公辦/本科 | 師范 |
14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38 | 2379 | 公辦/本科 | |
15 | 武漢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4 | 1772 | 公辦/本科 | |
16 | 南開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4 | 1764 | 公辦/本科 | |
17 | 華中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4 | 1778 | 公辦/本科 | |
18 | 上海財經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5 | 1669 | 公辦/本科 | 財經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5 | 167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0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51 | 112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1 | 北京理工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9 | 130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2 | 電子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2 | 195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3 | 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39 | 226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4 | 西安交通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5 | 1672 | 公辦/本科 | |
25 | 廈門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39 | 2314 | 公辦/本科 | |
26 | 東南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3 | 1849 | 公辦/本科 | |
27 | 北京郵電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39 | 224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8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0 | 2192 | 公辦/本科 | 財經 |
29 | 中央財經大學 | 遼寧 | 2022 | 物理 | 641 | 2058 | 公辦/本科 | 財經 |
30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6 | 420 | 公辦/本科 | |
31 | 復旦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1 | 662 | 公辦/本科 | |
32 | 復旦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3 | 563 | 公辦/本科 | |
33 | 復旦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1 | 662 | 公辦/本科 | 醫藥 |
3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9 | 800 | 公辦/本科 | |
35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9 | 800 | 公辦/本科 | |
36 | 上海交通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6 | 1029 | 公辦/本科 | |
37 | 上海交通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4 | 506 | 公辦/本科 | |
38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2 | 1406 | 公辦/本科 | 醫藥 |
39 | 中國人民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7 | 955 | 公辦/本科 | |
40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37 | 1985 | 公辦/本科 | |
41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38 | 1852 | 公辦/本科 | |
42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38 | 1852 | 公辦/本科 | |
43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2 | 1406 | 公辦/本科 | |
44 | 浙江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1 | 662 | 公辦/本科 | |
45 | 浙江大學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56 | 420 | 公辦/本科 | |
46 | 浙江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2 | 物理 | 649 | 800 | 公辦/本科 | 醫藥 |
47 | 同濟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42 | 2440 | 公辦/本科 | |
48 | 同濟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50 | 1536 | 公辦/本科 | |
49 | 同濟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53 | 1257 | 公辦/本科 | |
50 | 北京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48 | 1730 | 公辦/本科 | 師范 |
51 | 武漢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42 | 2440 | 公辦/本科 | |
52 | 南開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42 | 2440 | 公辦/本科 | |
53 | 華中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38 | 3025 | 公辦/本科 | |
54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50 | 153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5 | 電子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37 | 319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6 | 西安交通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46 | 1952 | 公辦/本科 | |
57 | 東南大學 | 河北 | 2021 | 物理 | 636 | 3358 | 公辦/本科 | |
58 |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7 | 2462 | 公辦/本科 | |
59 |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2 | 1965 | 公辦/本科 | |
60 | 武漢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4 | 1784 | 公辦/本科 | |
61 | 華中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3 | 1884 | 公辦/本科 | |
62 | 華東師范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8 | 2315 | 公辦/本科 | |
6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2 | 193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4 | 電子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2 | 192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5 | 國防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5 | 2638 | 公辦/本科 | 軍事 |
66 | 西安交通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6 | 1634 | 公辦/本科 | |
67 | 廈門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6 | 2581 | 公辦/本科 | |
68 | 天津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5 | 274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9 | 東南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4 | 1804 | 公辦/本科 | |
70 | 北京郵電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6 | 261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1 | 中國政法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1 | 3107 | 公辦/本科 | 政法 |
72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2 | 1927 | 公辦/本科 | 財經 |
73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0 | 3332 | 公辦/本科 | |
74 | 中山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5 | 1671 | 公辦/本科 | |
75 | 華南理工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2 | 3049 | 公辦/本科 | |
76 | 西北工業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3 | 287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7 | 中央財經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54 | 1806 | 公辦/本科 | 財經 |
78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5 | 2698 | 公辦/本科 | 語言 |
79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37 | 3694 | 公辦/本科 | 語言 |
80 | 重慶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36 | 3731 | 公辦/本科 | |
8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3 | 289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2 | 華東政法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36 | 3799 | 公辦/本科 | 政法 |
83 | 上海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42 | 3082 | 公辦/本科 | |
84 | 西南財經大學 | 遼寧 | 2021 | 物理 | 637 | 3728 | 公辦/本科 | 財經 |
85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6 | 448 | 公辦/本科 | 醫藥 |
86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7 | 405 | 公辦/本科 | 醫藥 |
87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3 | 585 | 公辦/本科 | |
88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50 | 312 | 公辦/本科 | |
89 | 復旦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1 | 703 | 公辦/本科 | |
90 | 復旦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5 | 485 | 公辦/本科 | |
91 | 復旦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6 | 1049 | 公辦/本科 | 醫藥 |
92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7 | 972 | 公辦/本科 | |
9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9 | 819 | 公辦/本科 | |
94 | 上海交通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1 | 703 | 公辦/本科 | |
95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52 | 261 | 公辦/本科 | 醫藥 |
96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56 | 181 | 公辦/本科 | 醫藥 |
97 | 中國人民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8 | 890 | 公辦/本科 | |
98 | 浙江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8 | 890 | 公辦/本科 | |
99 | 浙江大學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45 | 485 | 公辦/本科 | |
100 | 浙江大學醫學院 | 江蘇 | 2021 | 物理 | 636 | 1049 | 公辦/本科 | 醫藥 |
改成平行志愿 為啥還是志愿難報?
平行志愿了,為什么家長還是志愿難報?
我們來回顧一下北京自2013年以來高考志愿填報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2013年以前,北京實行考前估分填報志愿,志愿模式為順序志愿,第一志愿一所院校,第二志愿A、B、C三所院校。在這種志愿填報模式下一直以來就有很多家長抱怨志愿難報,首先是估分定位難,家長只能根據考生考前的一模、二模及平時成績估分填報,高考完后好多學生會成績變動較大;其次落榜率較高,特別是高分考生,一志愿和二志愿的學校相比層次相差懸殊。順序志愿模式下,各高校會優先錄取第一志愿的學生,一志愿沒有錄滿的情況才會錄取二志愿學生,比如一些有沖擊北大清華這樣一流名校的學生,一旦差一兩分沒有被錄取,很多去北工大、首經貿這類的院校了,人大、中財等學校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因為這些學校在一志愿就已經錄滿了學生,這點對于他們來說這是非常難接受的。
2014年高考改革,順應北京家長們的意見,首次迎來了平行志愿,實行考前估分小平行志愿,即一志愿A、B兩所院校,第二志愿A、B、C三所院校。一開始家長都非常高興,覺得志愿好報了,可是到了當年五月份真正開始填報的時候,家長們發現平行志愿并沒有讓志愿好報,他們仍然不知道應該怎么填報,首先,考前估分定位還是老問題;其次,第一年實行平行志愿,各院校的錄取分數肯定會在以前的基礎上上漲,到底會漲成什么樣,家長們不知道;再者,平行的A、B兩所院校之間究竟應該拉開多少分的梯度才是合理的,如何保障孩子去到理想的學校,家長們心里沒底。對于家長們來說高考志愿填報依然是一件難事,于是大家開始抱怨高考改革不徹底。
到了2015屆,北京高考志愿填報實行重大改革,實行考后知分、知排名填報志愿,并且是大平行的志愿填報模式,本科一、二、三批都有6個平行志愿院校,每個院校可以填報6個專業,這幾乎完全滿足了家長們先前的愿望。但在4月份一模后,家長新的困惑、難點又來了,例如以前理科2000名的考生可以進中央財經大學選擇熱門財經類專業,今年進校都沒有把握,明顯感覺到這種變化,無論一本、二本考生都比以前少了很多機會。到了6月份填報志愿的時候,家長們面臨的問題還是同以前的家長類似,一是不知道第一年實行大平行志愿,各院校分數會在以前的基礎上漲多少;二是即使填報6所學校,仍然不知道這6所學校應該怎樣搭配組合才是合理的,一旦填報不合理,保底院校保不住,仍會有學生檔案投不出去,出現沒學上的情況,或者高分進入不理想的院校。
為什么家長一直以來總是覺得志愿難報?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經驗,都是第一年做高三學生家長。像天津、河南等省份已實行大平行志愿多年,一旦出分填報時,家長們也從未感過輕松。所以,無論高考志愿填報模式發生怎么樣的改革,不管是考前報還是考后報,順序志愿還是平行志愿,小平行還是大平行,新晉高三的家長都會覺得不好報,無從下手。
總結起來家長缺乏三個方面的經驗:信息、方法和心理。
首先是信息,家長和考生對大學和專業了解少。每個孩子在填志愿的時候要涉及到上百所大學和上百個專業,現階段的很多家長是80年代90年代上過大學的,現在的大學、專業、跟80年代90年代的大學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大學只分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現在的大學先分提前批,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提前批又分A段、B段、C段,本科一批中有985、211大學和普通重點大學,同樣是本科二批院校,又有在京二本外地一本招生的院校,大學之間的層次是千差萬別的,就讀了不同的學校對將來孩子的發展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專業同大學一樣,在以前,某所學校的一個專業如果有三個博士生導師,那么這個專業有可能在全國都能進前十。可是現在博士生導師已經不再是我們衡量一個專業優勢的唯一指標了,家長們可能沒聽說過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一級學科排名、基地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這些名詞。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大學專業信息、指標你都不了解,那么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是將自己置身在茫茫大海中,根本不知道哪里才是靠岸點。可想而知這樣選出來的大學專業,對孩子將來的長遠發展一定是有影響的。
其次是方法,家長對志愿填報的規則理解容易出現偏差,缺少數據,更對錄取數據的分析不夠深入。有的家長不能真正理解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做出來的志愿方案未必合理。家長大都看到的只是平行志愿的好處:擴大了考生的擇校范圍,提高考生的錄取率和投檔率,增加了高分考生被投檔、錄取的機會,降低了考生填報的難度,但對它暗藏的許多風險認識不足,如錄取分數變化、《招生簡章》的錄取規則、專業級差、身體條件方面的限制等等。家長在看往年錄取數據的時候也是過于片面化,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往往只關注上一年的錄取數據,今年的大平行志愿模式下,分數普漲,理科90%的一本院校錄取排名上漲,文科也有80%的院校錄取排名上漲。往年比本科線高40分50分錄取的院校,今年要高80分才能去。如何準確把握志愿錄取規則?如何準確解讀錄取數據?這些對家長而言都是難題。
最后是心理方面,包括有效溝通、權衡、適時激勵等。
有的家庭,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如好良好地與孩子溝通。不管家長在外面是什么身份,總經理也好,干部也好,在孩子眼里,你只是父母,你說的話,孩子很可能不聽、不信,你跟孩子沒法溝通。溝通這一塊是需要提前做工作的,否則你只能看著孩子往錯誤的方向走卻無法阻止。如果不解決好溝通問題,最后完成的志愿方案總會是不如人意的,而受影響的最終也還是落到孩子身上。
另外大學、專業、地區等多因素的權衡也讓家長頗感為難。能上好大學,進熱門專業難,專業能進了,院校層次下來了,要想院校、專業都滿足,去外地的院校可以,但離開北京了;填報志愿的時候,還會受到爺爺、奶奶等家庭長者的影響,還會考慮孩子自理能力,性格因素、性別、安全、飲食、氣候、就業等太多的因素,如何權衡?
都知道提高成績重要,如何適時激勵,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好。去年有個學生,成績一般,高三伊始就定目標為北工大,并為此制定學習計劃,認真執行,家長知道以目前的成績要想實現目標至少需要提升80分,覺得希望渺茫,擔心不成功孩子承受不了,三番五次做學生工作,最后孩子終于認識到父母意見的“正確性”,上北京工業大學可能性不大,從此對學習再也提不起興趣了!家長不知在此階段氣可鼓不可泄,真正理智的時候是在6月份。我們往年有這樣的一個案例,考生成績中等,能上北工大,學習不溫不火,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覺得孩子學習不上進,如果努力的話,漲幾十分是很正常的。后來我們老師在與考生面談交流過程中,了解其未來的職業理想是進大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做管理者、當白領。老師就引導孩子,500強等大企業招人是有要求的,一般要求985,211大學,性名牌大學會更好,北京工業大學雖是一所優秀的211大學,但她是北京市市屬的,算不上名牌大學,還有部屬的211大學,還有985等性大學、例如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名校。考生表示非常想去這類名校,咨詢老師就告訴孩子以他現在的成績上不了這樣的名校,至少還差50分。考生很有信心,認為自己成績會上升,并開始自己計算數學、物理、英語各科能提多少分。此時老師建議他回學校找各科老師聊一聊,自己到底能有多大提分空間。過了一段時間家長打來電話,特別高興地告訴我們,孩子學習狀態非常好,班主任老師反映他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晚自習室。面談起到了激勵作用,考生最終被天津大學錄取。報志愿不僅僅填報大學、專業,適時的激勵很有必要,并且越早越好!
1、武漢大學: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后,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
2、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211 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陽區。學校校園規劃精致,環境優雅,是中國經濟建設事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學校前身為高級商業干部學校,創建于1951年,受中央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2年,中央貿易部撤銷,學校劃歸對外貿易部,受對外貿易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95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由教育部委托對外貿易部領導。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并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為基礎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1984年,學校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0 年6月,原中國金融學院與原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劃歸教育部直屬。2010 年12月,教育部與商務部正式簽署協議,共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校現任黨委書記蔣慶哲,校長夏文斌。歷經
3、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學校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
4、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部(簡稱“北醫”)地處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是中國政府創辦的第一所西醫院校,是國家“211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之一,具有百年歷史,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學科覆蓋醫學門類中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護理學、醫學技術、中西醫結合以及理學、工學、教育學、哲學、文學等門類的部分學科。教學貫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繼續教育全過程。現有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點,77個二級學科點),9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點,81個二級學科點),9個博士后流動站。設有5個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醫學人文學院。6家直屬附屬醫院、4家共建醫院和15家教學醫院,承擔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實習任務,并向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共有在校學生99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89人、碩士研究生2568人、本科生4039人
5、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勝地杭州。浙江大學的前身求是書院創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28年,定名國立浙江大學。抗戰期間,浙大舉校西遷,在貴州遵義、湄潭等地辦學七年,1946年秋回遷杭州。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浙江大學部分系科轉入兄弟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留在杭州的主體部分被分為多所單科性院校,后分別發展為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實現合并,組建了新浙江大學,邁上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主政浙江期間,親自聯系浙江大學,18次蒞臨指導,對學校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繪了高水平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藍圖。在12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浙江大學始終秉承以“求是創新”為校訓的優良傳統,以天下為己任、以真理為依歸,逐步形成了“勤學
新高考233分能上什么
時間:2023-09-24 10:0:45高考191分能上什么大
時間:2023-09-24 10:0:40新高考192分能上什么
時間:2023-09-24 10:0:31新高考227分能上什么
時間:2023-09-24 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