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講解
有的考生認為,出現在征集志愿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征集志愿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而事實卻是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時,錄取分數不降反升。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在征集志愿時,缺額的高校和專業的數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數卻不少,考生選擇的余地比較小。許多在正常投檔錄取時錄取分數并不高的學校,在征集志愿階段因報考考生分數上漲而上漲的情況非常多。
二是征集志愿往往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根據分數優先的原則進行投檔,那些分數高的考生肯定會優先投檔。
當然,在征集志愿時,有的院校因缺額較多,也會降分征集志愿,但這并不等于考生填報了降分征集志愿的學校就一定能夠被錄取,這還是與征集志愿填報人數的多少有關,當報考征集志愿的考生數量大大超過院校缺額計劃數時,院校不再進行降分征集志愿的投檔,征集志愿的投檔分數也會上漲。
4、注意多次征集的情況
精彩詳解
有的高校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沒有完成招生計劃,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參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如果在本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時仍沒有被高校錄取,還可以繼續關注下一次征集志愿的情況,關注的方式如前文提到的,在本省(區、市)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官方網站或其他和教育相關網站獲得信息。
5征集志愿填報技巧
1、不盲目擠“熱門”高校和專業
前文分析過,一些辦學實力較強和社會知名度比較高的大學因為超退等原因也會出現在征集志愿的名單當中。勿庸質疑,這些高校在征集志愿階段,當然會成為考生優先選擇的對象,在征集志愿時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從而也使錄取分數上漲明顯。因此,建議分數不太占優勢的考生避開這些“熱門”院校。
此外,雖然參加征集志愿的某些專業不一定是該校的優勢、特色專業,但仍屬于被考生和家長認定的“熱門專業”,只是首次填報時考生大多優選這些專業實力較強的院校而忽略了一些開設有這些專業但實力一般的高校。在征集志愿階段,或許院校并非是考生的首選,但考慮以后就業等因素,大部分考生在選擇時仍會優先選擇這些專業。一旦扎堆填報這些專業的考生多,其錄取分數理所當然地會上漲,一些分數無優勢的考生肯定會被擠出來。
2、選擇大中城市
在確保自己能夠被錄取的情況下選擇大中城市。選擇學校也是在選擇城市,大中城市這么受歡迎是有道理的。
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在保定的高校很多,質量都還不錯,但是用人單位很少,所以去學校招聘的單位就少之更少,這就大大降低了你的就業率。而且在校的時候,你選擇的實習單位也是有限的。等到畢業了,去大中城市找工作,人家問你,在哪里實習的,你只能說出一個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小公司,這也是一個不利因素。
3、確保自己能夠被錄取
選擇缺額較多的學校、冷門專業、地理位置偏僻的院校都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錄取率,但是卻讓你大學生活的質量下降。為了確保你能夠被錄取同時還能保證自己的學校不錯,你應該選擇實力較強的學校中的較冷的專業,上面說到了,專業的局限性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而改善。
4、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有的學生會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一個學校排名較高,但是自己想上的專業沒有缺額,只能填報別的專業;另一個學校排名較低,但是有自己喜歡的專業。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怎么取舍呢?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的經驗是,專業不重要,但是院校很重要。因為在上大學的時候有很多的空閑時間可以去上自己喜歡的課程,所以你的專業的局限性是可以改善的。但是如果你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學校,你將失去很多的機會,比如出國機會,就業機會。
5、線下考生,也有機會
征集志愿為“上線落榜”的考生提供了一次“補錄”的機會,那么線下考生是不是就無緣了呢?
也不完全如此,部分省市在某些情況下也為部分線下考生提供了上某一批次院校的可能。
近幾年北京市在本科二批、三批錄取過程中,由于一些院校生源不足,會進行第二次公開征集志愿,并有降分征集的可能。一般來說,分數在二本(三本)線下20分以內的考生,可以通過該批次二次征集志愿來填報志愿。雖然這不能保證這些考生都能被順利錄取,但卻是一次可能被本科院校錄取的機會。其他省市考生要及時了解當地相關信息政策,把握好每個環節,爭取每一次可能被錄取的機會。
填報征集志愿,如果沒有被錄取的情況下,是不影響下一批次的志愿填報。故而,征集志愿成為了很多考生沖刺批次的一次不可錯過的好機會。
高考征集志愿錄取幾
時間:2024-07-02 17:0:19高考征集志愿錄取幾
時間:2024-07-02 17:0:25高考征集志愿錄取幾率
時間:2024-07-02 17:0:50高考征集志愿會不會
時間:2024-07-02 16:0:51